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5-04黄昭彦
【摘 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论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从桂西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提出思想政治实践课引入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此,应构建规范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混合式教学互动;精心设计红色文化实践内容及教学方法;以项目推动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搭建多方协同合作平台,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成果的示范性,让红色文化扎根于新时代青年人的思想,指导理想、规范行为,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将红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关键词】桂西南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52-03
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目前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均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红色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探索上,紅色资源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广西地处西部,对红色资源的开发较为迟缓,而多年来地方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在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和引导上,基本处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放任自学的状态,很难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教育部2015年9月颁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8年4月颁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费和实践课学分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撑。本文试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论述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应利用桂西南左右江革命文化的优秀资源,以多主题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以专业引领项目推动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桂西南红色文化及其特点
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可谓与革命相伴而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
右江、左江是广西西部和西南部的两条大河。80多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革命前辈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革命法宝,在左右江少数民族地区发动“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掀起了桂西南苏区革命运动的高潮,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桂西南红色文化。桂西南红色文化可以由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实质集中反映出来,这一精神可概括为: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这与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在广西的延续。如何将其传扬,让更多人知晓广西边陲的革命传统,尤为重要。
考察桂西南红色文化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地域性和时代性。百色、龙州起义横贯桂西南边陲左右两江20多个县5万平方公里、150万人口的区域。左江地区原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一块跳板,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法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越南人民为争取摆脱法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是一个有力的支援和莫大的鼓舞。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他们破天荒地第一次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和经济上的翻身。
从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到率领红七军转战千里,邓小平在广西战斗、工作了一年半时间。这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地领导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他在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处于不断出现“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坚持独立自主,从实际出发,创造了大革命失败后团结国民党左派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成功范例。
二是影响度和历史启迪。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根据广西的实际,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对国民党左派开展统战工作,并抓住有利时机,及时举行兵变,将党掌握的部队开往敌人统治相对薄弱、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成功地实现了党在广西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移。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并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以自身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对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妇女运动、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实践课引入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
红色革命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
(一)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百色、龙州起义所蕴含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畏强暴、反帝爱国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红色革命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同时让大学生更好地思考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寻的人生道路,人生的真正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大学生通过了解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启迪,有助于培養民族心理、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热爱国家、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促进大学生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勇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邓小平同志青年时期领导的百色、龙州起义,在为革命事业的艰苦斗争中所坚持的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大学生培养改革创新的精神食粮,有助于帮助他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实现复兴伟业的征途中拥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
三、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规范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规定,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和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制定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考核评价机制,规范红色教育实践教学过程的具体阶段和环节,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便于管理、指导和监督实践教学。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混合式教学互动
当代大学生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对技术前沿的交互式平台有着与生俱来的领悟力和使用黏性。在对广西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许多学生没听说过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而网络上一些恶搞、黑化民族英雄的却经常攒足了眼球。这说明我们对红色文化的运营跟不上时代教育技术的步伐。
1.内容的可交互性。红色文化教育要真正融入青年学生思想,参与并真实地进行演绎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将红色文化内容分为多个实践教学方案在平台上供学生挑选,并规定实现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加以纠正,学生的策划方案、实施实景都放在平台上供同学们评述、讨论,增加交融性,逐渐形成学生的优秀案例。
2.基于数据的教学干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大多安排在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可搭建无缝衔接的学习空间。教师可将形式多样的资源上传以供学生分享,并促进学生搭建互动欣赏氛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在线活动的黏度,满足不同风格学生需求。教师通过观测学习数据,调整实践练习的节奏,改善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学生学习风格的测试分析,针对学生学习需求,调整内容设计,提供个性化辅导设计支持。
(三)精心设计红色文化实践内容及教学方法
在对400余位学生的调查数据中反馈,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教学方式是现场教学参观(47.8%),其次是小组讨论学习(25.5%)。左右江革命文化资源地处桂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据此特点做出实践内容调整。
1.红色专题展。与纪念馆合作,把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组织一系列围绕革命历程、革命英雄、革命地标的展览和讲座,使大学生近距离的感知历史和思想交流,既加深大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更推动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红色微视频制作与交流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影片非常少,在选取红色经典影片作为实践交流任务的同时,对桂西南红色革命历史及人物细分进行编辑,组织学生以话剧、朗诵、讲故事的形式拍摄成微视频,通过平台展播和评比并给予奖励。学生通过交流,更深入地感知红色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的历程,感受革命心路历程的洗礼,在体验中明晰青年一代在各个时期应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积极性。
3.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知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加深理解。为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可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红色文化校园宣传。借助校园媒体和宣传栏开设桂西南红色经典栏目,播放红色故事、唱红歌,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生动、醒目的形式直观展示红色文化,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学习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意识。同时,借助学校数字平台展播优秀红色文化微视频,倡导红色革命文化蕴含的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扩大红色文化宣传的力度和效果。
5.红色文化学习成果展评。实践教学多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既要突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要彰显学生的个体学习优势,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团队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成果展示可充分调动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深入探索和成就感。成果发布多采用展示会和翻转汇报形式。其中,翻转汇报的过程,教师可组织学生评委对学生作品发布、演讲展示进行点评打分;学生也可在课余对自己汇报的过程进行录像,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交流、点评,学生可再次体验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精神得以再次升华。
(四)以项目推动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1.设置红色文化专题实践研究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处于桂南位置,属于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范畴,为探索办学专业服务革命老区的发展模式,每年划出相应课题研究经费,鼓励广大师生参与红色文化专题实践研究,献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高校思政课、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等多方的合作共赢,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桂西南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的实现路径。
2.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创新校地服务模式。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育领域着力推动的一个要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就新增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旨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实践能力,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老区建设和发展,打造覆盖全范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政府联动、实地调研,做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产业策划、新媒体红色文化宣传等服务工作。
(五)搭建多方协同合作平台,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115所博物馆、34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两年来各级部门组织到著名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红色文化教育日益兴起。红色基因传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应积极调动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注重搭建多方協同合作平台,在校内外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用活用精,校内基地注重教师的亲自指导和学生的全员参与,校外基地通过筛选优秀学生参与并进行现场直播讲解,返校后以点带面,通过学生互为的感召力并辅以对校外基地图片的展示讲解,加大红色革命文化的教育效果。只有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传承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性,才能领悟红色基因传承的精神和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谱写的史诗。地方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发掘、建设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红色文化专题实践教学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成果的示范性,让红色文化扎根于新时代青年人的思想深处,指导理想、规范行为,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将红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艳娟.红色文化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2017JGA215)
【作者简介】黄昭彦(1973— ),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