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广西学前教育公平的路径思考
2019-05-04滕忠萍
【摘 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针对政府学前教育职能不明确、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广西学前教育公平的路径:明确政府学前教育职能;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均衡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缩小学前教育师资差距。
【关键词】“互联网+” 学前教育 教育公平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0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应实现各区域间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都说明了坚持学前教育的普及性与公平性的重要性。广西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基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教育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虽然已通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等创新学前教育的改革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大大加快了全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但仍存在各设区市教育资源、师资水平差距大等现象,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而“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跨界运用,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同样也必将给学前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当前广西学前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公平是指社会利益在各个群体间合理分配程度的体现。在教育领域中,公平则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都应享有的同等权利。教育公平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平,但由于是否公平的认识与评价很大程度上限于个体差异的主观性与客观环境的制约,所以教育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属于教育改革的理想化追求。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前的基础教育。因此,学前教育应是教育公平发展的起点。具体而言,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公平是指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示下,实现不同区域、同一层次的幼儿都能享受到同等同质的學前教育机会、资源与质量等。目前,广西学前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府学前教育职能不明确。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应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开放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学前教育制度不够健全、定位和职能也不明确的现象,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政府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力量比较单薄,未明确幼儿园的监管机制,导致民办幼儿园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县级未成立真正意义上专管学前教育的机构,出现对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等现象。二是保障制度不完善。表现在对幼教师资团队缺乏稳定的政策保障,未明确幼教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导致幼儿教师素质不均衡、流动性大等现象突出。三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未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导致各地财政投入失衡,又由于机制不健全,有些地方即便政府增加了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但这笔教育经费很难资助到农村边远山区的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在每个孩子都应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而不会受到经济水平或家庭观念的制约。广西存在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广西采取了很多措施了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仍存在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以2015年为例,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66.6%,说明尚有33.4%的适龄幼儿都未及时入园。此外,广西各区域之间的入园率差异同样非常大,如百色市与梧州市的3~5岁的幼儿总数相近,但百色市的入园率为全区最高,达到77.07%,而梧州市则为全区最低,仅为51.35%,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百色市幼儿园数量比梧州市多29.90%。由此可知,目前广西幼儿园存在总体规模不足,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数量偏少、规模小、条件简陋,发展速度也缓慢等现象,限制了学前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使学前入园率得不到保障。
(三)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有赖于充足的教育资源。一般而言,学前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建设设施(如活动室、寝室、厨房、厕所和户外活场地等)、教学设备(如教玩具、电子琴、图书、多媒体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丰富的教学设备是保障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才能够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因此,为了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就必须要求幼儿园能够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但是,当前广西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均衡。根据刘银妹、覃思琰(2015)对广西各地幼儿园的调查情况可知,在1290份有效问卷中,公办幼儿园在大城市中所占比例为25.00%,乡镇占13.56%;集体办幼儿园在大城市中所占比例为43.06%,乡镇占18.04%,说明广西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着眼于大城市,而公办园、集体办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肯定比民办幼儿园丰富,人均活动面积、玩具、课程安排等大都能够达到标准,更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然而,限于资金不足、缺少财政经费支持,广西乡镇地区的很多民办幼儿园都存在活动面积少、教学设备匮乏、课程单一等的问题,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并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由此可知,由于当前广西学前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学前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突出,并不能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加剧了城乡教育过程与结果的不公平。
(四)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不均衡。幼儿教师承担着教育与管理两种职能,是影响幼儿发展与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师资水平的均衡是学前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广西的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很不均衡。根据2015年的调查可知,广西全区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40%,但各地区的师资却有明显的差距,师资水平高的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比例为98.05%,扶绥县为86.3%,而师资水平低的如宁明县13.6%、都安瑶族自治县10.93%。由此可知,在广西的落后地区,大部分幼儿教师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却缺乏必备的学前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既无法尊重、引导幼儿兴趣,也忽视了跟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而这也是导致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综合素质比大中城市幼儿低的重要原因。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广西学前教育公平的路径
从幼儿接受教育的起点公平性来看,“互联网+”能打破时空的界域,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活的等量的全时空式的教育,能改变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的状况。本文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广西学前教育公平的路径,以促进广西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明确政府学前教育职能。当前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很大程度上缘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因此,为了让有限的财力、物力、人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最高效的运行,广西应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规划、监督、支持等职能,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健全各级政府的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幼儿园的监管机制,治理无证幼儿园,以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二是明确幼教队伍的保障机制,从幼教配备、待遇、培训等多个层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师资水平公平化。三是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并制定出符合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的财政倾斜政策等。
(二)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公平。“互联网+”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的变化。互联网打破了时间与时空的界限,除了在课堂接受学习外,幼儿还可借助电脑、手机等网络媒介,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所以,与传统的正规学前教育相比,“互联网+学前教育”无疑更加灵活、开放,是一种更具公平性的新兴教育方式。所以,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时,应建立“互联网+教育”理念,秉持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开拓出更加低成本、高质量的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道路。目前广西的幼儿园总体数量不足,存在入园率低、各区域入园率差异大的问题,根本无法保障每个幼儿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因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的数量,尤其应加大落后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切实改善幼儿园与幼儿的供需矛盾,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公平。
(三)均衡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不同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同样会引起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因此,广西应均衡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1.创造支持“互联网+学前教育”的资源环境。资源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大中城市的很多幼儿园都展开了寓教于乐的信息化教学,而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很多乡镇民办园却只能承担看管职能,而这种因互联网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而导致的教育不公,也拉大了城乡幼儿素质的差距。因此,广西政府的教育政策要向乡镇地区倾斜,以均衡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创造支持“互联网+学前教育”的硬件环境,如配备网络、电脑、音响、打印机、投影仪、LED显示屏等多媒体设备,为数学化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同时,也应注重软件环境的建设,如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学会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2.构建数字化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库。落后地区的幼儿园,不仅是办学条件差,幼教观念同样存在问题,课程设置多以语言、算术为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在推进“互联网+学前教育”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联合优质幼儿园、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团队,协同开发、构建数字化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库(包括学前教育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教育游戏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让全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缩小教育过程的差距,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四)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缩小学前教育师资差距。“互联网+学前教育”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但也对幼教的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创新幼教培训机制,以缩小学前教育师资差距,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幼教师资培训力度。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予幼儿园制度和政策支持,制定好各级各类幼教培训计划,认真做好参训学员的遴选工作,合理使用培训经费、保障培训时间。对参培教师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解决工学矛盾,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创新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传统的幼教培训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等比较单一的方式,通常以讲授法、专题讲座法为主,虽然组织效率高,但培训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幼师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可在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优质幼儿园的组织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如构建可点播的幼教网络培训课程,并展开互动直播、在线答疑等活动,以实现广覆盖、低成本、高质量的培训与学习,作为传统的面授辅导、园本培训等培训方式的有力补充;还可以采用现场培训(下转第19页)(上接第5页)与网络视频操作、演示与实践操作等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幼教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与自我成长。
3.创新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互联网+学前教育”能够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更利于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因此,为真正发挥“互联网+学前教育”的优势,幼教培训内容除了基本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教学外,还应创新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注重根据培训需求的整合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增加信息技术教学的专项培训,如信息化硬件的使用技巧、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幼儿教学游戏的开发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切实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
4.健全幼教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评价机制。应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主体,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激励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确保每一个幼儿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的公平,是当前广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向落后地区倾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便能够更低成本、快速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提升。当前,“互联网+学前教育”的成功运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仅需要政府明确自身职能,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还需要幼教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所有幼儿家长的配合、社会各界的支持,方能合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林珂.“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的机遇与困境.江苏教育研究,2017(1)
[2]刘银妹,覃思琰.广西学前教育调查——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调查[J].学园,2015(15)
[3]滕忠萍.学前教育的“镇江模式”及其对广西的启示[J].廣西教育,2017(6)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证融合《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GXZZJG2017B066);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建构研究”(2018KY0925)
【作者简介】滕忠萍(1973— ),女,壮族,广西人,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管理。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