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思路分析
2019-05-02张瑜
张瑜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三大要素就是要学会提出质疑、找理由、讲逻辑。在教学中,从特征、心理指导学生提出质疑;从作家、作品方面找出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出课文的逻辑不足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这三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語文 批判性思维 培养思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共同目标,进行实践性的个性化尝试,但是缺少系统的计划性推进,批判性思维指的是理性范围内进行反省与批判,通过质疑与逻辑性的论证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发现错误是批判性思维,发现别人的正确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缺乏的不是批判,而是批判性的思维。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三大要素
1.提出质疑
质疑是将思考走向深入的前提,是碰撞观点的重要途径,提出质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步。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知识越多,疑问就越多,学生的质疑能力要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质疑的声音恰恰相反,我们在小时候总爱问“为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质疑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增长,学生们长大后极少提问,即使提问也抓不住核心,问题缺少求证的价值,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都被深深的掩埋。质疑能力的培养前提是教师位置明确,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调整心态,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与思考,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与提问的习惯,有了习惯提问的习惯,还需要培养学生提出质疑与问题的质量。
2.找出理由
提出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而质疑本身需要理由,合理化的解释需要理由,重新构建也需要理由。理由是批判性思维的另一大要点,儿童哲学家马修·李普曼认为,从一般思维到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仰仗与他们为自己的信念寻找和引用有说服力理由的能力①。有理由,要求学生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能力上能够调动信息,判断资料,合理的运用论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师生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文中作者的理由,而是学生发言的理由。关注学生发言的理由,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发言的规范性,而是对寻找理由的范围有一个基本的设定,在语文课堂上,不管是思辨性的探究还是审美性的交流,如果发言的规范性不够,容易让人陷入玄谈。
3.讲究逻辑
发表言论,拥有足够的理由,但是理由不一定完全成立,需要在情感上要求学生的严谨性,在发表看法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理解文章概念并进行归纳,构建完善的体系,比如《拿来主义》中的观点是“自己来拿”,却从“闭关主义”入题,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理清文章的逻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到的逻辑推理形式较多,在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方面非常重要。讲逻辑也体现在了学生课堂发言上的表现,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比较完整的推理模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及到的推理形式比较多,这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来源。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文中逻辑上的不足。还从“拿来主义”入题,当国家与文化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共时性与历史性的交流就会交互,论题多少显得过于单薄,在谈到“送去主义”时,国画与煤的可比性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国画属于文化艺术,能够共享,而煤却不是。语言天生就与逻辑捆绑在一起,逻辑是语言的内在规则②,学生阅读理解不到位、语句不通顺、写作不清晰等都是逻辑问题,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演绎、归纳与类比能力的培养,对阅读文本的辨析逻辑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逐渐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思路的收获
确定高中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后,教师重点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批判性的思维性质进行分析,学生在寻找真理、开放思想以及分析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以及认知度方面有较强的表现能力,说明实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可行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阅读鉴赏中不再迷失方向,在写作交流中,能够有个性的进行表达,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准确判断别人表达的核心,锻炼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能力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在反思能力与推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未实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之前,学生对于教材以及教师讲课的方式全盘接受,学生发现问题也鲜有学生指出。现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自己的逐渐与审视标准。最典型就是鲁迅对陈西滢的评价,学生们不迷信,敢于质疑,探究实施真相,发挥出自身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