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2019-04-30唐益星
唐益星
【摘 要】教师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自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即“教学风格”。它凝聚了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经验,综合了教师独有的教学理念、策略艺术,轻松娴熟地驾驭了课堂教学。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是观念的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再围绕完善的制度体系推进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也是教师综合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风格;中学历史;途径
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学风格”。它凝聚了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经验,综合了教师独有的教学理念、策略和艺术,轻松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它并不是单一地由教师的个性特征决定的,而是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教学风格也是教师综合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本文结合了历史教学的相关内容,探索历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具体途径。
一、教学风格观念的形成
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名片就是“教学风格”,它能揭示教师的精神面貌、学科素养以及文化底蕴,它更是教师人文内涵综合体现。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自己是小学科,无需太多钻研和思考,只要按照教育局、学校以及课堂目标等规定的内容,日复一日、机械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即可。迫于升学考试压力,功利性教学模式,更加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它有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教师要指导同学从主体观念出发理解相应的概念,达到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当然,先进的历史教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一)培养正确的目标。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事件,通过学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同学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滋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形成更完善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在中学生对人文知识已有部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拓展相关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目标,将学生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
(二)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关注每一名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争取利用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活动成果与同学所期望的一致,加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研究的习惯。通过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齐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三)开创新的课程观念。新课标提示,教學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就是研究者。它包含教学内容组织运用研究的方法,教学设计优化的研究途径。教学过程是灵活、动态的,是不可完全预设的过程。再完美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要有新的课程观念“以学定教”。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材具有明显的“纲要性”和“结论性”。如果照本宣科,很难将教学目标完成。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拓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生动、风趣地讲述、意义深刻地阐释、思维启迪式地探索研究等。所有的拓展方式都应该超越课本、丰富同学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范围,从而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与历史亲密接触,教师也可在一次次尝试中渐渐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
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彰显文化
每个人的人生观念、世界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都存在差异。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现代化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个性特征等内容,规划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提升历史学科专业素养,建立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点,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成长。首先要积极地关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向,掌握最新动态,分析当下热点新闻,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同时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观察教学研究的反馈效果,判断教学质量。第二点,对于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有意识地关注研究、思考,在实践中探索相对应的攻克策略。第三点,个性化教学方式的使用,将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第四点,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情况,反复总结思考,取其课堂教学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历史教学包含了对知识的讲解、难易程度的把握、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将在课程中获得怎样的发展等。因此,历史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决定了一切的高度。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自如地联系古今中外,才能收放自如地提炼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带领同学进入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博览群书,从不同的视角、层次去研究问题,形成独有的思维。例如,我们中学历史课文存在意识形态色彩偏强的现象。此时,教师和学生不能简单、程式化地用世俗的眼光,定论历史人物、事件的褒贬,而应该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进行研究,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事件和历史背景情况的因果关系以及影响。只有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才能有浑然天成的丰厚底蕴,引导和感染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铸造出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润泽同学的知识面,健全他们的生命活力。
三、围绕制度,推进教学风格形成
制度是引领和推动教育的发展重要因素。目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有本学科的业务培训、学科研讨会和观摩课程等,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品种繁多。其中,评教的细则能够有效指导老师专业成长。至于教师内化、吸收了多少,则因人而异。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决定了教师的绩效考核通常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这也就决定了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应付考试。这种功利性地教学方式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简单、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授课内容考点化、题目化,学生只有依靠死记硬背应付升学考试。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很难将历史这门学科学习透彻,更别谈爱上这门学科了。例如,教师抛出“辛亥革命带给你什么启发”这个问题后,很多同学会公式化地回答:“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因为战斗失败,受到列强的欺凌,中国在孙中山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几乎没有机会获得成功。”看似完美的答案却缺少一些史识层面的回答。比如:中国最光荣的革命是辛亥革命;理论、实践、制度创新的革命是辛亥革命等。
教师的教学风格能够展示个人独特的风采,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导和保护,也只有在完整的评价体系中,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观念,将拥有的专业素养和独特见解毫无顾虑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利用渊博的知识和独有的方式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鲁洁.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J].人民教育,2015(10)
[2]陆军.“教学即研究”思想及其实践路径[J].化学教学,2014(5)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