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2019-06-11毕钰
毕钰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其专业素养、教学思想、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完善的标志,也意味着其教学能力的日益成熟和教学效果的日渐完善,它是所有优秀教师执著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研究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很有必要。本文将从形成意义和有效形成方法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风格进行探讨。
1. 形成教學风格的意义
1.1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升级,而教学经验的累积、教学技巧的日趋成熟以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师在教学上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一切都使教学思想、方法和技巧的结合——教学风格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1.2 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从倦怠期中迅速恢复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艺术性高度发展的产物,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舞台上和学生一起沉浸在美的格调中,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学中就能享受到乐趣、获得幸福感,迅速从职业倦怠期中恢复。
1.3 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使我们的教学百花齐放。教师在教学中流露出的教学风格更多地强调个性和创造性,就不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千篇一律,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良好的个性特征,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形成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
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但如何才能有效帮助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呢?
2.1 学校领导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学校领导应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鼓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发扬教学民主,提倡教师树立自己鲜明而独特的教学风格。
(1)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校领导要发扬教学民主,郑重对待并支持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只有教师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活力。
(2)了解教师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使之发展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校领导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在尊重其教学个性的同时给予多方面帮助,进行多渠道培养。
(3) 要把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最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杠杆,在评价指标中增加形成教学风格这样一条要求可以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可以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发挥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2 教师应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形成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帮助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同时也能使其早日成为优秀教师。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追求教学风格的形成。
(1)教师要有积极的“乐教”精神
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乐教”精神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以极大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地在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2)教师要善于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这就使教师在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要善于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只有“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才是一个善教者,才能在遵循教学的规律下进行创造性发挥。
(3)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
要想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教学工作更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希望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发展全面的人才,我们自身就更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应对知识的日新月异和教学发展的需要。
(4)教师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鲁迅就曾为了检阅图书、抄录资料、校勘辨正而看了总计一千万字以上的图书;为了讲好课程深入研究,一丝不苟、坚忍不拔,花费了极大精力,令人非常感动。
(5)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它与教师本身的个人修养密切相关。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有广泛而深厚的个人修养功夫。同时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也可以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日益精进。
(6)教师要有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时代在发展,一些既定的教学风格早已陈旧或是不再适用于现代化教学。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学风格保持活力。
(7)教师要避免让教学风格成为“花架子”
形成教学风格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果只是为了风格形成而形成风格,注重教学风格的实用性,让教学风格与教学实践脱离,则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教学风格也就沦为了“花架子”。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徐学福.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3]优才教育研究院. 教师必备的职业信念[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