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朝君臣书画往来以故宫博物院藏千尺雪图为例

2019-04-30赵梓汝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助理馆员

紫禁城 2019年3期
关键词:热河避暑山庄寒山

赵梓汝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助理馆员

乾隆皇帝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性尚风雅,意趣十足,一生游艺翰墨,对诗文书画均有极高的兴趣,其雅兴影响朝野,臣工多奉敕作书绘画。然臣子的奉敕、恭和之作,似乎并不足以满足乾隆皇帝的文人情怀,他便特意营造出一个雅集的氛围— 就一件作品或一个题材与诸臣不断唱和往来。虽仍为命题之作,却更显文人情怀,君臣之间对千尺雪的图写,即属于此。

千尺雪图忆从头

「千尺雪」创于明代隐士赵宧光,赵氏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寒山建别业隐居,并于园中凿山引泉,泉水缘石壁而下,飞瀑如雪,遂成「千尺雪」一景。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弘历首次南巡得见此景,爱其幽胜,「曾题诗纪胜,并于西苑、热河、盘山各仿其制,为之写图凡四,每处弆四卷」。(《钦定热河志》)后弘历于乙巳(一七八五年)曾作《千尺雪二首》诗,忆《千尺雪图》四图合弆之源:「壬申年曾于盘山为千尺雪图,而命董邦达、钱维城、张宗苍分写西苑、热河、寒山千尺雪为四图,各合蔵其所。」(《御制诗五集·卷十一》)

弘历「独爱吴之寒山千尺雪」,遂于首次南巡回京后,于西苑淑清院(今北京中南海内)、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盘山行宫静寄山庄(今天津蓟县盘山南麓)各仿其景,皆名为千尺雪。后弘历自绘盘山千尺雪,而命张宗苍画苏州寒山千尺雪,董邦达画西苑千尺雪,钱维城画热河千尺雪,各为四图,每处合贮,正如《钦定日下旧闻考》载:「寒山、避暑山庄、静寄山庄与此淑清院四处各贮千尺雪图,每一处兼备其四。」

千尺雪图记往来

弘历于壬子(一七九二年)作《千尺雪》诗,回忆道:「癸酉春命董邦达、钱维城、张宗苍分写西苑、热河、吴中三处千尺雪景,而盘山之千尺雪则自图之。」(《清高宗御制诗集》卷七十四)据《石渠宝笈三编》著录,避暑山庄曾藏四卷千尺雪图:「高宗纯皇帝御笔千尺雪歌」、「董邦达画千尺雪」、「张宗苍画千尺雪」、「钱维城画千尺雪」。此四卷均作于乾隆癸酉(一七五三年)春,其中「高宗纯皇帝御笔千尺雪歌」作于癸酉新春,其余三卷均作于癸酉孟春。

故宫博物院现藏三卷千尺雪图,一为弘历《盘山千尺雪图》,二为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三为张宗苍《寒山千尺雪图》。三卷形制相似,前隔水处均钤「避暑山庄」朱文印,比之著录,即为《石渠宝笈三编》所记曾藏避暑山庄的「高宗纯皇帝御笔千尺雪歌」、「董邦达画千尺雪」、「张宗苍画千尺雪」。

弘历《盘山千尺雪图》

弘历《盘山千尺雪图》,引首御题「对此清泠」四字,本幅两段,均写于藏经纸上,第一段弘历御书「热河千尺雪歌」,分别记辛未(一七五一年)、壬申(一七五二年)旧作《千尺雪歌》(《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千尺雪歌叠旧作韵》(《石渠宝笈三编》)。其中《千尺雪歌》为弘历作于辛未木兰行围回程驻跸避暑山庄之时,记吴中寒山千尺雪虽「脍炙人口」,然「未免藉人工」,而避暑山庄千尺雪却能「不假人力,而得突过之仙区」。《千尺雪歌叠旧作韵》诗为弘历作于壬申驻跸避暑山庄之时,亦赞赏避暑山庄千尺雪之胜。此诗弘历题写过多次,故宫博物院藏《御笔千尺雪歌》两册,均书此诗,两册钤印、形制、款署俱同,仅诗中一句形容略有差异。一册记「其始涓涓滴滴渟滀山之湾」,与《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六所载相同;另一册记「其始涓涓出碧岩」。而弘历《盘山千尺雪图》却记「其始涓涓出碧湾」。可见,弘历于壬申秋月驻跸避暑山庄之时数次题写《千尺雪歌叠旧作韵》,却就形容泉水之词斟酌再三,足见他对此景的喜爱。

据故宫博物院所藏弘历《盘山千尺雪图》卷前「热河千尺雪歌」后款署知「是卷因藏之热河」,故而弘历于癸酉年(一七五三年)「书辛未、壬申二作(即「热河千尺雪歌」)于前」,御笔水墨画盘山千尺雪并题于后。故宫所藏此件癸酉年所作《盘山千尺雪图》原藏于热河。根据《石渠宝笈三编》的记载,在绘制此图之前,弘历已于盘山静寄山庄绘盘山千尺雪图。「壬申(一七五二年)冬十月……游盘山,爱千尺雪之胜,既为之记,坐磐石,面清泉,写成是图。」(《石渠宝笈三编》)也正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盘山千尺雪图》御题所记:「壬申冬驻跸静寄山庄,于文皇晾甲石畔,得所为千尺雪者,既为之图记。」在静寄山庄所画的盘山千尺雪图作毕,弘历「(壬申冬十月)复命词臣董邦达、钱维城分写西苑、热河千尺雪,而吴之寒山则属之张宗苍,装成四卷,藏之精舍」。(《石渠宝笈三编》)因而,静寄山庄藏四卷千尺雪图,其中「高宗纯皇帝御笔盘山千尺雪图」作于乾隆壬申(一七五二年)冬十月,而董邦达、钱维城、张宗苍分绘的西苑千尺雪、热河千尺雪、寒山千尺雪,则均作于乾隆壬申长至(冬至)月。(《石渠宝笈三编》)

据卷上题跋知,至癸酉(一七五三年)新春,弘历由避暑山庄回銮,忆静寄山庄所藏四卷千尺雪图,又因思热河、西苑、寒山皆有千尺雪,欲各为四图,合藏其所,故于三希堂又作《盘山千尺雪图》一卷,并有题记云:「此盘山千尺雪景也。复命词臣董邦达、钱维城分写西苑、热河千尺雪景。而吴之寒山,则属之张宗苍。合装为卷,各置其地。」因静寄山庄已藏四卷千尺雪图,故此处题为「复命」。弘历欲将此图藏之热河,故于是卷署「以旧作山庄叠韵长句书弁首幅」,即是卷前「热河千尺雪歌」。

时隔五年(即一七五八年),弘历南巡重游寒山,八月驻跸避暑山庄,又展阅此卷,不禁再次题跋感慨曰:「千尺雪得自寒山仿于山庄,西苑以及田盘四处各有全图。今春南巡重过寒山,并游别墅盘山近在郊畿,乃经岁未至,是知山水清游,忧劳者不能自适其适,有如是耳。」弘历身为帝王,犹日孜孜,万机余暇才得以欣赏山水清游,不能自适其适,故而感叹良多。

是卷后隔水,弘历接癸酉所作题识,时隔三十七年后又于己酉(一七八九年)御题一段。接隔水,则于己酉至戊午年(一七九八年)每年分别题诗一段,共计十段。据是卷己酉题识「历年题山庄千尺雪诗书钱维城所画卷中,因纸幅已满,此后所咏此处诗,当书贮此自写盘山此卷」,知此十段题诗所记均为弘历自咏避暑山庄千尺雪,本应书于钱维城《热河千尺雪图》卷(现藏避暑山庄博物馆)中,但因纸幅已经书满,故而书于此处。

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

故宫博物院藏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乃董邦达奉乾隆皇帝敕命恭绘西苑千尺雪。是卷有多处御题,引首御题行书「液池清派」,本幅右上角御题行书「西苑千尺雪」,后幅又御笔题识:「西苑千尺雪,并寒山田盘及山庄而四,适披斯卷,清秋新霁,珠玉喷溅,皑如其色,铿尔其声,觉苑中人巧,固当逊此天真耳。」本幅董邦达水墨画西苑千尺雪,款署:「乾隆癸酉孟春,臣董邦达奉敕敬绘。」钤「臣」朱文印、「邦达」白文印。西苑千尺雪,乃弘历仿寒山千尺雪而为之,但却称「西苑乃元时旧址,其松石皆四百余年物,视寒山为尤古矣」,且「寒山不过明时赵宧光所构,热河盘山之千尺雪,则我所名也」。(《石渠宝笈续编》)可见,弘历视西苑千尺雪尤重,而四地所藏四卷西苑千尺雪图均由董邦达奉敕恭绘,又可想而知,董邦达在弘历众词臣中的地位之重。

董邦达(一六九九年~一七六九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翰林院编修,次年典试陕西。十二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八年,主持江西乡试。此后多次扈从乾隆皇帝巡幸四方,充殿试读卷、经筵讲授等职,晚年特许在紫禁城内骑马。他曾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董邦达工山水,画风苍逸古厚,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其山水画远窥董源、巨然及黄公望,近学董其昌、王原祁。亦善书,篆、隶为时人所推许,更长于行、楷,取法晋唐,宗法赵孟頫、董其昌、米芾、黄庭坚等。

董邦达与乾隆皇帝书画往来十分频繁,是乾隆一朝被《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最多的画家,对乾隆朝书画影响颇深。其作品多奉乾隆皇帝敕命而作,甚至还与皇帝合作。如故宫博物院藏弘历《临文徵明前后赤壁赋》,是卷弘历临文徵明书苏轼赤壁二赋,间附董邦达设色画赋意两段,君臣合作,书画呼应,相映成趣。又如故宫博物院藏弘历《临宋人西园雅集图》,君臣共署:「乾隆丁卯清和月下浣之五日仿宋人西园雅集图于圆明园之画禅室并书记。」「翰林院侍读学士臣董邦达奉敕恭补树石。」由此知是卷君臣合绘,董邦达又结合乾隆御笔意境恭补树石,使此卷人、物相和,气韵和谐,可见乾隆皇帝对董邦达画技的认可。

据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中弘历款署「乾隆丁丑秋八月御识于山庄千尺雪」知,弘历于丁丑(一七五七年)秋八月,于避暑山庄展阅此卷并御题一段,而弘历《盘山千尺雪图》(故宫博物院藏)本幅于同时亦署:「顷驻山庄,展阅斯卷,因题,丁丑八月御笔。」可见,弘历于丁丑(一七五七年八)月驻跸避暑山庄之际,同时展阅诸卷千尺雪图并题识,正所谓「合藏其所,每至一处,则其三皆展卷而得」。(《石渠宝笈三编》)

张宗苍《寒山千尺雪图》

故宫博物院藏张宗苍《寒山千尺雪图》形制与董邦达《西苑千尺雪图》一致,其上亦有乾隆皇帝多处御题。引首御题行书「源溯飞鱼」,本幅左上角御题行书「寒山千尺雪」,后隔水御笔行书题诗:「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征名诠。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槃坐对清万虑,得未曾有诗亦然。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此诗同见于《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寒山千尺雪》,作于乾隆辛未(一七五一年)首次南巡之际。时隔两年的癸酉(一七五三年)秋,弘历驻跸避暑山庄,展阅此卷,如历旧游,遂书辛未旧作诗于是卷后隔水处。本幅张宗苍水墨画寒山千尺雪,款署「乾隆癸酉孟春,臣张宗苍奉敕敬绘」。钤「张」朱文印、「宗苍」朱文印。

寒山千尺雪乃四处千尺雪之鼻祖,且据是卷款署知「宗苍吴人,因命写寒山景」。张宗苍(一六八六年~一七五六年),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用笔沉着,干擦凑合,神气葱蔚。《石渠宝笈》收录其画多达百余幅,很多作品都有乾隆皇帝御题,如张宗苍绘《山水图》轴。是轴作于乾隆甲子(一七四四年),张宗苍以青绿画层峦复岫、松壑云泉,并自题诗一首。时隔四十五年,张宗苍已故,弘历于戊申(一七八八年)重展其画,感慨并御题:「爱咏宗苍画,其言颇有该。候惟气韵至,实惬把吟陪。二老幽栖处,千山朗照开。牢牢世间事,岂足入怀哉。」足见乾隆皇帝对张宗苍画技的赞许。

张宗苍非进士出身,弘历首次南巡,张宗苍以《吴中十六景》画册进呈,称旨,被命入都祗候内廷。他的身份不同于词臣董邦达、钱维城,却因值弘历南巡途中献画而蒙圣恩。弘历赞其画有士气,又加之其为吴人,遂命绘《寒山千尺雪图》。

据《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是卷后幅原有弘历行书御题诗五首,分别记丁丑(一七五七年)、壬午(一七六二年)、乙酉(一七六五年)、庚子(一七八〇年)、甲辰(一七八四年)南巡时咏寒山千尺雪叠旧韵诗。弘历一生六次南巡,每次均就寒山千尺雪赋诗。是卷所缺诗,即弘历后五次南巡,同年木兰回跸避暑山庄,于泉上重展诸图,忆其旧游所书旧作。然现藏是卷后幅已被割去,而故宫博物院恰藏有彭元瑞《弘历寒山千尺雪诗》一册,其中《寒山千尺雪诗》、《寒山千尺雪叠旧作韵》等六首诗均与张宗苍《寒山千尺雪图》(故宫博物院藏)后隔水题诗、后幅所缺题诗内容相一致,且是册后附页钤「避暑山庄」朱文印,即亦曾藏避暑山庄,正可辅以研究是卷所缺内容。

弘历辛未(一七五一年)南巡首览苏州寒山千尺雪之胜,独爱此景,曾言「为爱寒山瀑布泉,引流叠石俨神传。楞严蓦地临溪写,离即凭参属偶然。」(《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后仿其制于近郊三处,同名「千尺雪」,并命臣工各写四图,合装四卷,分贮四地,每有经临,便展阅诸卷,赋诗题咏于卷中, 正所谓「每一处兼备其四,积年题咏相续」。(《钦定日下旧闻考》)

弘历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性尚风雅,一生游艺翰墨,对诗文书画有极高的兴趣并十分投入,万机之余,不忘以书画自怡,抒发其文人情怀。作为盛世天子,其雅兴影响朝野,臣工多奉敕命作书绘画。然臣子的奉敕、恭和之作,似乎并不足以满足乾隆皇帝的文人情怀,他便特意营造出一个雅集的氛围 就一件作品或一个题材与诸臣不断唱和往来,实际上虽仍为命题之作,却更显文人情怀,与「千尺雪」相关的诗文书画唱和便属于此。乾隆皇帝与臣子们往来唱和,既记美景,又释胸怀,良可谓风雅之至。

猜你喜欢

热河避暑山庄寒山
寒山即景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