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水彩画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索

2019-04-29刘宏博

黑河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现技法构图审美能力

刘宏博

[摘要]水彩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其工具简单、携带方便及画面效果透明、清新、明快、润泽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开展教学也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利用水彩画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简单易行。

[关键词]工具材料;表现技法;构图;审美能力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得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如何在水彩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师应始终把握的重点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養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下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等能力培养的教育。尤其是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忽视美术技能、绘画技法、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培养的现象,一些美术教师仍然保持着陈旧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上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审美培养,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将伴随人的一生,人们的衣着、服饰、容貌、心态、言语,都体现着一定的审美思维,展现着人的精神审美。可以说,审美能力的塑造不仅包括正确的审美意识,还包括健康的价值取向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能进一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具备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尚情操,提升他们保护自然和塑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基于此,美术教师要立足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水彩画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原则

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审美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遵循审美能力的培养原则开展教学。

1.情感性

众所周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他们对现实生活存在的情感感受。我国近代教育美学家蔡元培也曾经说:“美育者最终应该以陶冶情操为根本目的。”通过艺术和情感的相互融合,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将美术创作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有限的教育范围内,开展无限的美术教育活动。

2.互通性

审美能力不单单存在于美术学科中,在语文、英语、德育等其他学科中都有所涉及。这也印证了“美是互通”的原则,代表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所要重视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和其他学科相互配合。美术教师必须要尊重审美互通的发展原则,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将美术审美能力教学中的互通性充分展示出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3.实践性

对于美术审美教育而言,实践性是教育思想中的重中之重。美术教学离不开实践,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学习探讨,加深他们对审美教育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书画展、美术校内展览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积极参加美术理论学习和实践。

三、如何通过水彩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美感。以水彩画教学为例,通过让学生体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发展

第一阶段为“古代水彩画”。这个时期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水彩画”。无论从设色以及画面的风格,都体现出水彩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第二阶段为“近代水彩画”。这个时期的水彩画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狭义上的水彩画,是指用水和水彩颜料调和在特制加工的水彩纸上所画的图画。经过画家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彩画技法,同时结合光色的运用以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使画面充分发挥水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了现代水彩画的独特风貌。

第三阶段为“当代水彩画”。当今世界水彩画融入了更多时尚的因素,由于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再加上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流,使水彩画更加丰富,更加五彩缤纷。各个国家都有了各自的发展拓宽,既有本民族的,又有异域文化的结合。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技法风格上都有新的突破,可谓百花齐放。中国水彩画家充分借鉴中国画中大量的技法和文化内涵来丰富水彩画的语言,例如,泼色、转印及飞白等方法在继承西洋水彩画基本特质的同时,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水彩画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教给学生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范画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干画法、湿画法、干湿并用法。干画法即首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反复重叠下去,其特点是不流、不混、作画从容,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即首次上色未干,就接着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涂色下去,其特点是画法略显着急,需要学生对水分和时间有较好的控制,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要求高;干湿并用法即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这种画法快慢结合,手法表现力强、效果好,学生易于掌握。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要胸怀整体,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

3.帮助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水彩画

一个画种能够独立存在的前提,就在于它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即该画种的本体语言。水彩画本体语言由水彩画独特的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及其所依赖的美学观念构成,三者有机结合,使水彩画焕发出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赏水彩画,让学生体会画作带来的透明、水色交融、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效果是其它画种难以实现的,这也正是水彩画的艺术个性所在。蒋跃先生曾指出,水彩画的语言特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水彩画在审美观念和哲学观念上属西方绘画造型体系,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与油画基本相同,通常以立体造型为手段,观察、研究和表现自然界中的物体;一方面水彩画以水溶性颜料和水作为绘画的媒体,在视觉效果上显示出透明、流畅、滋润等独特的艺术情趣,并与其它画种拉开了距离,是一种“诗话性语言 ”。不同的水彩画家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知方式、审美观念等各有差异,使得水彩画本体语言丰富多彩。因此,这样更利于教师从审美理念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水彩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领会水彩画的语言表现力。

4.在绘画实践中张扬个性,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

总之,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彩画教学中,要通过对材料、技法的掌握来体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咏红.水彩画技法入门[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0.

[2]方青青.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6,(23).

(責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表现技法构图审美能力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初探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