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4-29周加佳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周加佳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基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层面上,展开的思维延展的结果,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息导入,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初中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课堂上应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并引发学生的创造联想,使得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尽情的表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产生数学的质疑猜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15-01

引言

初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前期的基础能力不一,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阐述数学想法,启发学生创造必然要营造出轻松的互动空间,在轻松的求知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不够束缚,大胆的开启了数学探究的阀门,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数学的思辨,让学生在创造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心理上的满足感。

一、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思考的空间

创造联想是在一定的空间中,通过某个知识点的思维迁移而获取的个性化的思路,这时候较为忌讳教师的干扰,应避免教师直接提出解题思路对学生造成的思维影响,实际上初中数学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挖掘出数学的潜在信息,对于学生来说,突破困境消除错误的认知理解,最终获得正确的想法,这个过程即是数学的乐趣所在,教师应改变单一化的互动模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才能够引发学生独立的猜想,也提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衍生契机。例如:教学“相交线”时,通常会利用图像为指导材料,将抽象的数学定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联系前后的知识,让数学的问题融会贯通,在相交线的探究中,就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顶角,先利用一条射线画出反向延长线,而后结合对顶角的信息发现其中的相交关系,将之前学过的相应补角的知识衔接起来,总结出对顶角的定义,进而教师通过几组图示,在掺杂了混淆的概念后,让学生辨别对顶角,加深对顶角的印象,当基础的知识已经导入完成后,教师就拓展课堂的教学空间,此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自由的讨论探究对顶角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不同的画角形式得到对顶角的关系结论。有的学生模拟之前做过的反向延长线的形式,来得到对顶角,有的小组就通过相交线的一些创新想法获得了对顶角的新的认识,此时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在理论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也顺势提高。

二、教师启发要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步

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锻炼,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课堂上既要在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避免学生对数学的知识太过困惑形成畏难情绪,又要避免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思维习惯,影响学生探究数学的规律。例如:教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与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衔接起来,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含义,通过视频的情境呈现出妈妈带孩子玩跷跷板的画面,小孩子到达了跷跷板的顶端,妈妈如果不抬起身体来,小孩子就无法降落,这时候教师鼓励学生们从中来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式带来的影响,进一步的了解不等式,在诸多的数字信息中区分不等式,教师给出一个典型的命题,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先针对前几个给定的数字进行解说,后续几个数字的辩证就由学生来代替教师说明,当学生已经能够对给出的问题进行结果选择后,学生们可互相出题,他们分别提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5的和小于7;(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等问题,进一步的通過创造互动展开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的学习过程,都是从一个个疑惑的问题出发,逐渐的破解问题,最终领会问题的内涵,创设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开始,也是构建讨论空间的初步要求,教师应提出一些趣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展开创造互动,在创造性思考的同时产生数学创造兴趣。例如:教学“轴对称”时,通过空间感展示数学的多样化,让学生在问题中产生具有创意而趣味的思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PPT形式展示蝴蝶、飞机等几种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这几种看到的轴对称图形出发,利用折纸、绘画等方式演示出同类的图形样式,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赏析,分析他们的特点,在实践中赋予数学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

数学的题目有多种解答的方式,部分数学的知识点可衔接有关的信息,摸索解题的规律后得到隐含的解答思路,一题多解的信息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ABC中,D、F在AB上,AD=BF,过D作DE∥BC,交AC于E,过F作FG∥BC交AC于点G.求证:BC=DE+FG.甲的解法:延长FG到H,使FH等于BC,连结CH.证GH=DE即可。乙的解法:与甲的连接形式相同,证BC=FH。丙的解法:延长DE到H,使DH=BC,连结CH.证FG=EH,另外还可以适当的经过线段的平移来验证,有多种验证的形式,可让学生挖掘不同的解法,获得求知的满足感。

五、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知识较为枯燥,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上就变得活泼起来,通过课堂上的活动比拼,或者游戏的教学模式,均可以开创更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也随之灵活起来。例如:展开逻辑推理游戏,教师在视频中展示一个动态的图形,学生随之说出其中蕴含的数学哲理。 他们通过类似的数学竞赛,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同时也让大脑高速的运转,回顾往期的数学累积,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化、逻辑化、灵活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创造思维培养应循序渐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探究中来,在轻松自主的空间中,展开对数学多层面的思考思量,感受数学创造思考的喜悦,同时也建立主动学习的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深化对数学的知识体验。

参考文献

[1]周云莉.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6(4):11.

[2]李积存.试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8):80.

[3]缪明祥.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9:8.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