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助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19-04-29王银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策略

王银美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已然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之一. 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科技与教学的完美整合,逐步实现教法、学法的科学性变革,最终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辅助.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增添课堂活力,以此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此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形式,对于重难点,教师会选择板演,整个过程单调乏味,不仅效果不佳,长此以往还会打击学生的兴趣. 对此,就要引入多媒体,借助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将知识直观呈现,活化教材讲解,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此推动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灵活安排,科学规划,做到恰当合理.

1. 激发兴趣,深化认知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传统教学,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其提供良好平台,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等人性化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主融入,为深入的课堂探究奠定扎实基础. 由此,在情境依托下,学生便能直观理解知识,一方面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弥补传统教学讲解中动态感、立体感不足的遗憾,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知. 由此,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概念、定理时就能借助文字、声音、动画有条不紊地吸收,以此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学习,以此激发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2. 转变观念,更新学法

多媒体的引入没有改变学习内容,但是让学生学习的载体和方法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效突出其主体地位,借助信息技术为其提供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工具,以此改变传统教学被动接受的状态.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平台,让其有更多发展空间,还给其提供了交互式学习机会,鼓励其实验、探究、发现、交流,以此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 ”由此,多媒体便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平台.

3. 发展思维,提高效率

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会让教学更加便利,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堂引导上,能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其思考、操作,以此揭示数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体现在课时安排上,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加课堂容量,缩短教学时间,就能为我们节省大量板书时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由此便能激发其思维,让其深入情境自主探索,继而落实思维培养目标. 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学科意识,在面对问题时能联系生活,建立模型;在情境中探索,以此提高解题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我,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多媒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很难,不愿意深入探究. 分析这一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现有认知能力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矛盾,无法灵活掌握知识与技能,进而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困难. 对此,就要运用多媒体改善,充分利用其直观的特点,优化知识讲解,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探究,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1. 趣味——问题引导,激活思维

多媒体之于教学的辅助效果明显,但如果只是用于知识呈现,未免“大材小用”. 为了充分发挥其用处,笔者结合文本设计问题,在直观呈现的同时系统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促使其认知学习达到理想效果.

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在引导回顾小学阶段有关平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笔者就先展现一幅图(如图1),让其观察,学生看不出来是什么. 于是笔者提问引导:这个图是老师想做的一个挂衣架的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原理,这个你们能看出来吗?对此,部分学生反问:在这张图上我只看见了内错角,并没有看到同位角,应该如何解释呢?由此,学生陷入了思考,考虑到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其独立思考则难以解决,因此笔者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其共同探究,得出答案. 之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笔者运用多媒体模拟探究,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然后邀请代表上台演示,将画线段、测量的过程生动呈现,由此学生便能直观理解. 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简化知识讲解,让课堂充满思维活力.

总的来说,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能在辅助讲解的同时构建知识印象,呈现知识形成过程,无形中便能激发学生热情,让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充满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适当指导,给其提供一些技巧,让其少走弯路.

2. 简约——化繁为简,加强理解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因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念性、复杂性以及逻辑性,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遇到“拦路虎”. 对于一些重难点,本身不难,只要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就能理解,但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大多数人无法把握其要领. 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最终阻碍能力提升.

在教学“对称图形——圆”这一章节时,如果采取传统讲解方法,学生在缺乏空间感的情况下不仅无法理解,还会走进认知误区,严重影响其后续学习. 因此,笔者借助多媒体,利用其动态功能,将空间几何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将知识化繁为简,加强其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在“正多边形与圆”这一课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笔者在多媒体上模拟了一个大的“方格”表,教材上也有,之后分别插入三角形、正方形以及正五边形,按照文本要求将其在不同方向上平移. 由此,在动态功能的帮助下,学生能初步感知正多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很快完成相关习题.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之后随机选择学生上台演示. 这样一来,就能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给教学增添了活力,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其在多媒体“支架”下生动理解,完善知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中要合理使用新媒体,不能完全依赖,必要时仍要板书,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3. 拓展——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有不同的方法,而且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认知的深入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对此,就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一方面将知识全方位地展现给学生,让其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完善知识体系,让其掌握得更扎实,在之后的探究学习中能自由发挥,以此获得相应的发展.

多媒体除了辅助教学之外,还包含大量信息,能让学生在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意识到这一点,笔者会在完成教学之后适当拓展,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此优化其知识掌握. 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帮助学生突破“求根公式的推导”这一难点后,笔者就提供一些竞赛中的经典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由选做,在完成之后笔者展示正确思路,并从中提炼出技巧,让学生吸收. 在学完“勾股定理”之后,笔者着重展示反证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此实现拓展,完善原有知识体系,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此外,笔者还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反思,将其简化成小故事,便于学生借鉴学习,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促进课堂内外学习的衔接,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拓展,让其拥有优质的学习资源,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以此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突破传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推动教法、学法更新,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其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探究,以此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多媒体策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