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课”的作用
2019-04-29庄云峰
庄云峰
微课(Microlecture)即“微型课程教学”之意,是指运用微视频信息技术,按照学生实际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结构化的一种数字资源。它是以“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为核心组成,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系列化的辅助教学资源。
“微课”的优势功能和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学时长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不大、资源结构情境化、主题内容突出、制作简单有趣、成果简约众多和反馈灵动即时等。把微课形式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決难点、掌握重点,熟练并牢记所学内容。
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发挥“微课”形式的作用呢?
一、以微课形式感知课文内容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正因为是“例子”,都是一些历经淘洗的精髓或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情感深刻隽永。由于身心发育的规律性,初中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较低,还有时空跨越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难以全面地理解与把握内容和情感,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微课”形式则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短板”现象。
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篇山水名作。区区200字的文言文,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字词凝练,生动传神。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即便攻克了字词句等内容,也难以体悟三峡魅力和作品中饱含的美好情感。有鉴于此,笔者多处搜集了有关当时三峡的影像、图片资源,还把古今三峡进行对比,以生动活泼的“微课”形式直观演绎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在“像(图)文互动”中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思想。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微课形式解答重难问题
无论何种文学体裁,还是什么类型的内容题材,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会有不同程度地的重难点。微课活动具有显著的针对性,而且每一个微课都有一个核心内容。以微课形式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这不仅有利于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乱象,而且有利于我们张弛有度地开展简约化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孔乙己》小说教学为例。对以孔乙己为主(还有长衫主顾、短衣帮、酒店老板、“我”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既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又是无可规避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学得透彻、学得轻松一些,笔者课前借助《孔乙己》影视片,制作了主题突出、有针对性的微课形式,组织并引导学生适时适量地进行观看。在上述基础上,再与课文中的语言描写相结合,开展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集体交流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又相对集中地解决了重难点问题。
三、以微课形式构建生动课堂
微课活动具有音像和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动静自如、操作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功效,能够以“自带流量”的特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正强化”效应。
以《爱莲说》课文教学为例。这是北宋周敦颐的“咏莲”散文。文中通过对莲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颂了坚贞高洁的品格风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精神人格。只有让学生首先理解作品中对于“莲”形象的生动描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才能让他们切实感悟它的内在品格。笔者把“一棵莲”和“无穷碧”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通过视觉和情感,充分地领略到了莲的形象美和精神美,进而推己及人地体悟到了“予独爱莲”的情感思想。
四、以微课形式促进读写互动
“阅读与写作”既是语文课程中的“必修项”,又是无可替代的“重头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坚持把“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赢得语文教学的实质性效果,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道路。为了切实解决“读写互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微课”活动形式,针对不同写作主题和写作内容,让学生首先观看并阅读相关“微课”,加深对这一写作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并把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和积淀,从而在“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中实现目标性写作。
以“感受春天”写作活动为例。在学生写作之前,笔者通过“微课”形式,让学生欣赏并阅读“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春雨滋润、生机盎然”等丰富多彩的春景春象,既愉悦了心情又焕发了灵感,然后在自我选择意向和素材的基础上动手写作,从中攫取读写互动的“情绪智力”效益。
总之,“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微课虽“微”,作用却很“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形式可以灵活应用到其中的各类环节中。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善于应用,就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