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史教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2019-04-29王建华

关键词:策略建议

王建华

摘要:人物史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且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学科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整合资源、创设有效情境、挖掘典型人物是人物史教学的基本策略;科学配备好这些要素,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将有一番别有风趣的情景。长期坚持下去,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不但可以改变,而且高中历史教学将必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物史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29-2

笔者多年实践于高中历史教学一线,发现历史学科国家课程在实施层面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推动国家课程更好地进行校本化实施?笔者和所在学校历史教师经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人物史教学和微观史学理论等研究成果为支撑,开发了乡土衔接课程——《从刘国钧先生事迹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文试图与各位共享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人物史教学的实施策略和相关建议,祈盼得到同仁的及时指导。

一、实施策略

1.教师具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理念与意识是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前提。站位决定视野,观念决定行动,笔者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到“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中来,只有他们赋予‘理想课程以实现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课程在不同学校的有效实施。”教师观念倘若得不到真正转变,其教学行为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也就更谈不上开发新课程、践行新课改了。

2.只有充分挖掘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资源,才能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校本化处理国家课程需要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国家课程实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同时,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大胆挖掘、整合当地历史资源,依据某一重要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的资源载体——乡学校特色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从理想状态到现实状态中客观存在的缝隙。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探寻刘国钧先生的足迹》和国家课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之间有很大的融合空间,而依托校本课程开发的乡土衔接型课程——《从刘国鈞先生事迹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正好是两者的契合点,弥补了国家课程中史实繁多、缺乏一个主要人物或主要行业进行统领本课线索的不足之处。

3.挖掘典型乡土史人物,开展人物史教学是找到契合点的重要途径。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历史,所以历史教学永远不应该离开历史人物;离开人物的历史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完全为考试服务的功利主义倾向,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减弱历史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学生所了解的只能是残存在脑中的支离破碎的史实碎片,原本生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本原被人为的割裂开,这一定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笔者看来,刘国钧先生一生具有代表性的事迹是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契合点,以此设置为教学情境,可以呈现完整的课堂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参与讨论和适时引导,学生自然就会把刘国鈞先生的奋斗历程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大格局中去思考。此时,由浅入深、由点带面的教学策略亦很好地得到落实,学生不但会由最初的仅感兴趣的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进行深层次思考的理性认识,而且过去主要靠说教灌输还不一定能实现的史学教化育人功能此时便十分轻松自然的达成了。

4.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进行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是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是动态的、平等的信息交流。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包容开放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设置刘国钧先生所处的历史情境为背景,设置这一历史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感到亲近,又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提供了相对平等、友好的氛围。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在课堂中不但很有兴趣,而且觉得有很多观点可以表达,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学生会主动到教科书或通过网络平台收集一些史实。例如,学生在讨论到“刘国钧先生事迹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之时,有一小组学生主动找到了面粉大王、纺织巨子——无锡荣氏兄弟的相关事迹来进行佐证。

由此可见,真正整合资源、创设有效情境、挖掘典型人物是人物史教学的基本策略;科学配备好这些要素,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将有一番别有风趣的情景。长期坚持下去,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不但可以改变,而且高中历史教学将一定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研究建议

古今中外历史博大精深,知识错综复杂,线索千条万绪,再加上高中教科书编排采用模块专题形式出现(新修订课标和教科书已经改变了这一现状),如何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乡土史教学内容,或者说乡土校本课程如何全过程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不是一所学校历史教师所能解决的问题。完成这一巨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从个人角度来说,笔者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观,尽自己所能团结和影响本地区同专业教师,组建一定规模的教研团队,以网络研讨为主平台,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整合本地区历史资源,对照国家课程相关模块,主动开发系列乡土衔接课程,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载体。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之举,人物史教学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欲发挥其更大作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市级教育科研部门应高度重视,可以由当地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本地区相关教师从现行教科书模块中整合国家课程的相应专题,如东西方政治制度、先进中国人探索近(现)代化的历程、世界格局与中国外交、东西方经济体制的改革、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等,针对上述整合的专题,参与开发乡土衔接课程的教师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当地名人古迹、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寻找本地区和上述专题史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而后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科学编写教材。

其次,當地教育科研部门要及时组织对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培训,让广大参与教师知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清楚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的标准与要求,避免教师走弯路、走错路。

再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程,要从政策倾斜、资金保障、人员调配、课时安排等方面予以大力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煌.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教育研究,2008(02).

[4]李再超.再议高中历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1).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
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数学学习若干问题探讨与策略建议
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