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锦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

2019-04-28冯宝以刘晓刚

创意设计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宝以 刘晓刚

摘 要 黎族织锦中的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被列为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得到迅速的推广。挖掘黎锦的多样化,解构黎锦的文化性,实现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研究意义。简要提炼三种黎锦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方式,对转化要点细化研究,以期为以后相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服饰;设计语言

引用本文格式 冯宝以,刘晓刚. 黎锦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J]. 创意设计源,2019(2):45-48.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sign Language of Li Brocade in Modern Garments

FENG Baoyi, LIU Xiaogang

Abstract The four crafts of Li Brocade, including spinning, weaving, dyeing and embroidering, have been rapidly popularized after they were listed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world that shall be protected urgently. It has important exploration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modern garments design to explore diversification of Li Brocade, decompose culture of Li Brocade and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ree transformation modes of design language of Li Brocade in modern garments are herein extracted. This paper main points of transformation are researched in details to offer reliable bases to the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es.

Key words  Li Brocad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odern garments;Design language

黎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由于黎族聚集地处于海南岛相对封闭的山区,受外界影响较少,更多地保存了本土的风貌。在民族元素高涨的设计领域,这些丰富的黎锦元素都可以被借鉴和应用,其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一、黎锦的设计语言

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货语》卷十五中描述:“黄文裕赋云:布帛则攀枝吉贝,机杼精工。百卉千华,凌乱殷红。疏稀尔暑,密斜弭风。盖谓琼布也。”[1]记载了黎族织锦之精美,黎锦语言之丰富,然而黎族只有自己的方言却没有文字,黎锦作为一种最为形象的时代记录载体,以“大美无言”的视觉静态表述着黎族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时代色彩。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的吉祥或美好的寓意等。黎族始终把这些物象作为织锦的主题,也成为一种特殊而充满内涵的艺术美,这些文化被艺术化、程式化为不同的视觉语言符号,成为特有的设计语言。

织锦图案是文化习俗、生活风貌、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及艺术积累的主要文化现象。《中国黎族》中记载,海南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为了黎族织锦的主要灵感来源。据不完全统计,黎锦纹样有16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纹、汉字纹等类型[2]31,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黎族妇女最常用的织锦图案。据考证,黎锦的花纹图案首选的是不同环境中的自然百态和物体形象,辅以夸张和变形的设计手法使图案差异化,多呈现直线、斜线、平行线、三角形、菱形的组合纹样赋予织锦图案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图1)[3]。

黎锦的主要制作工艺是纺、染、织、绣四大工艺。黎族妇女用捻线纺轮、简易的弹棉弓等纺出棉线,用数种野生植物染料,将纺出的棉线染成多种颜色,再使用踞腰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织花的方法,达到丰富多彩的效果(图2、3),而在织造过程中也极注重色彩的运用与搭配,主要以黑色为主,也常搭配红色、黄色、白色等纬线表现在织锦上。绣是织锦的工艺之一,织锦的图案多数是织造手法,局部需要搭配刺绣完成双面或单面织锦品。

黎锦的设计常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进行概括,达到对生产生活记录的目的,使其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黎锦中有婚礼图、狩猎图、祭祀图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图案,从形式到内容都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民俗文化、生活环境,在遵循自然生活规律的前提下,追求形式美感,充分展现了自然界与生活美的和谐统一。

二、黎锦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表现

(一)黎锦文化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

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表达,黎锦文化的表现重视程式化和形式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就是黎族人民长期创作的真实写照。在黎锦文化中黎族人民善于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物象作为织锦元素。黎族人民把自然界的各种表现解释为某种异己精神力量的活动,并以感激和敬畏之心对之加以崇拜,力求与之修好[4]。物象的手法简约而大胆,如黎族的宗教信仰便以其极具形式美感的设计语言转化为现代服饰。织锦在用色中有五色之分,黑、蓝、红、黄、白五色并各有表意,黑色象征吉祥平安,蓝色象征美好祥和,红色象征尊严权贵,黄色象征健美威武,白色象征圣洁美好[5]。尽管黎族支系较多,分布地区各有不同,但黑色是黎族人民最为明显的基调。黎族人民崇尚青黛为贵,驱邪逐妖,代表吉祥平安,将其他色彩局部或大面积地穿插,形成鲜明的黎族服饰特征。黎族人民还运用抽象与象征的艺术语言抒发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如黎族人认为人是最伟大的存在,世间一切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人是神圣的象征,并以直线、斜线、平行线表达创作一系列反映生活劳作、民俗的艺术符号。

将艺术符号运用到现代服饰中时,黎锦艺术和现代设计在追求形式美感上具有一致性。黎锦文化中除了对生活的记录感悟、民俗崇拜与信仰,还有对现实生活中实用化的考虑与深思。博厄斯更是强调了一点,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取决于各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等[6]。黎锦的制作工艺繁杂,加之在海南地区山峦众多、梯田结构明显、雨量充沛的环境下,黎锦的织造显得更加短暂而轻巧。史料有记载:“穿胸亦称‘贯匈”,指贯头上衣,即所谓“以头贯穿不突穿”[7]7。清代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记载:“黎岐,长不蔽膝;别黎长至胫;唯大厂黎长至足,或绣五色花以为饰,名为绣花筒。[8]”宋清时期黎族服饰便有短贯衣、短筒裙的记载,其上宽下窄、上松下紧的短衣搭配也充分反映了黎族追求互补、和谐的美感。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这种搭配手法基于实用的考虑也常常被应用。

(二)黎锦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

黎锦图案种类繁多,在图案分类上有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在形式上有抽象和具象之别,各具特点。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常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自然元素表现在黎族织锦中。将其设计语言转化在现代服饰中的主要表现在于装饰的不同,有的表现于袖口、领口、门襟等易磨损的部位,起到耐磨保护作用,后来纹样与图案逐渐完善演化为服饰的装饰。现代设计强调简约的设计风格和“少则多”的设计理念,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和黎族追求单纯的形式美相吻合。图案的构图形式主要以人形纹为主体,注重强调人重物轻的比例关系。在概括性较强的设计语言表现上,构图的灵活饱满、规律秩序也是其所强调的,如最具代表性的大力神纹,在提取元素转化表达时,上顶于天,下立于地的精髓面面俱到。不难发现,对原始图案装饰语言进行重新运用和整合,注入现代设计以新的生命力,在传统的黎锦纹样上进行观察剖析、提炼和艺术加工得到抽象和概括的结构,再穿插各种几何元素,运用在现代服饰的细节处,利用黎锦图案精细小巧的特征,用现代视角的构图将其解构,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将原始图案比例放大,节选简单的廓形,容易搭配形成更加和谐的设计风格(图4)[2]278。

黎锦的品种大多为被单、头巾、筒裙、鞋帽等。在传统的黎锦创新设计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研发新的门类和品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和设计语言,其也不失为传承的巧妙方式。如在现代服饰的设计语言转化中,以继承黎锦形式美感为前提追求风格统一,开发发饰、耳饰、鞋包等运用复合法,找到巧妙的结合点增加配饰美感等[9]。对于黎族人重视头部等装饰,也早有史书记载。清代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记载:“幼年人耳垂大环,或银或铜,亦随贫富为之,以为观也。”[7]7。

(三)黎锦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

黎锦工艺的纺、染、织、绣被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设计语言转化的重要表达载体之一,注重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和发扬,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成了新的堅持理念。黎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纺织原料,其中与现代服装市场最为契合,历史最为悠久的是人工种棉。清代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记载:“山岭多木棉树,妇女采实,取其棉,用竹弓弹为绒,足纫手引以为线,染红黑等色,杂以山麻及外贩卖彩线,织而为布”[7]7。织锦元素也正逐渐被服装设计行业认可,为服装行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上海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屠恒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某些现代服饰在染色等工艺的处理上,根本无法与传统的黎族织锦相比,不少服装由于甲醛含量超标,已经对人体产生了毒害;但黎锦的染色却是生态的和环保的,加上真正意义上的纯棉布料,穿在身上十分舒适和耐用。[10]”

与此同时,在黎锦工艺中四大工艺的平面构成运用较多的方式,面积上的对比和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绣的部分常重复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方式,体现对称的秩序、节奏和韵律(图5)。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抢救黎锦工艺,弘扬民族文化,立足海南本土,走向五洲四海,将黎锦工艺完美地运用在礼服和晚装等华服上(图6)。利用现代服饰设计语言对黎锦工艺以符合大众审美语言的再表达,本质上弘扬黎锦艺术文化精神,把黎锦工艺当作再创作的基本主体,在设计编排、色彩搭配上具有时代感。点、线、面的使用加入西方的大胆豪放,充分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吸收现代西方设计精华,将其巧妙结合。

三、黎锦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语言转化要点

(一)黎锦文化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要点

国际化设计市场中,设计师们不断在寻找周遭任何新的灵光闪现,民族艺术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潮流的体现。中国艺术发展探索初期曾激进地视传统资源为阻碍,而中国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本应该是强调精神的传承,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长期的艺术精神缺失。当艺术热潮再次翻涌,就很容易出现艺术精神的断层。黎锦艺术原始的浪漫精神是追求感官刺激所缺乏,且与空洞艺术相斥的。将黎锦文化在现代服饰中转化,必须融入其中,真正感悟黎锦的民族精神和民间习俗,将其精髓继承发扬,衡量扬弃。同时将黎锦文化融入现代服饰中,要从整体的服装中凸显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还需考虑时节和地理等多方因素并结合市场需求,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黎锦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要点

黎锦图案种类繁多,作为设计语言转化的基本载体之一,为了避免图案繁杂,可提取黎锦图案的少量元素放大使用,将其打散排列组合进行不同部位的重复使用,既具有整体感,又体现了和谐美。为了避免大面积的应用过为繁琐,黎锦图案进行局部应用也是设计师常用的一种手法。排列组合应顺应人体结构趋势,如胸部的图案转化可以放大,腰部的图案转化可以缩小。黎锦图案一方面被穿在身上,另一方面被作为服装配饰或妆容、发型的创作源泉,在细节的处理设计上,需强调服装配饰和妆容、发型的总体设计风格相互统一和协调。更为本质的是在进行黎锦图案的设计语言转化的同时,要深刻领会黎锦文化和黎族民俗。黎族图案除了人文内涵还包含宗教意义,黎族人崇拜先祖,所以在服饰图案中有成熟的人形纹样,象征着黎族人渴望人丁兴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三)黎锦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语言转化要点

黎族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思想意识、社会人文、历史发展等多元化影响造就了独特价值的黎锦织造工艺。在20 世纪近百年的时间当中,设计语言与设计风格的趋同让我们进行反思,黎锦工艺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被设计界关注。一方面深邃、厚朴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魅力不断激活对美的觉悟,根植于淳朴的艺术样式与现代设计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黎锦工艺经过几千年的沿袭,本身的丰富文化信息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也成为了设计师创作的源泉。黎锦工艺一方面被流行性带动,一方面又与商业性磨合。在现代服饰中进行设计语言转化创造价值为最终目的,了解黎锦工艺的表现特征能够在设计上更快地找到方向。在现代服饰中需保持与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也可以直接提取局部装饰,起到渲染烘托主题的作用,在点、线、面的搭配和分布上,着重突出黎锦工艺美感,将独特的艺术美融入到整体服装风格中。

结语

综上所述,黎锦在现代服饰中设计语言的转化需深刻了解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确保避免表象取义。还需确保黎锦图案与工艺的装饰作用和实用作用和谐且与服饰风格整体统一,最终达到相互呼应、推陈出新、衡其利弊的效果。一个时代的过去就必然迎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探索民族服饰的创新离不开民族根基,需要推陈出新,将民族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献

[1]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74:422.

[2]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震惊.她们曾拿到有毒的树皮做衣服,黄道婆都曾向她们学习[EB/OL]. (2018-03-12)[2019-03-15].http://dzh.mop.com/a/180312205259361982617.html.

[4]白华山.论黎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意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4):30.

[5]蔡於良.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

图腾百图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9.

[6]博厄斯.原始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

[7]吴永章.黎族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8]张庆长.黎岐纪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117-118.

[9]2017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发布会 [EB/OL].(2017-05-19)[2019-03-15].http://www.sohu.com/a/141839865_556751.

[10]熊红丽.海南黎锦文化设计学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0(4):12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