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作用研究

2019-04-28钱炜巴德玛才其克·巴特巴依尔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CT检查子宫肌瘤

钱炜 巴德玛才其克·巴特巴依尔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B超检查,观察组实施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确诊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子宫肌瘤的检查中准确率较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cT检查;子宫肌瘤;诊断作用

临床中,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且多为良性,其发病率约为20%-40%。子宫肌瘤是实质性肿块,是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导致,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层内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较为多见。子宫肌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肌瘤增长,患者会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月经改变等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因此高诊断率的检查方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本次研究以本院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4例患者采取CT检查,其他患者实施B超检查,发现CT检查结果确诊率显著优于B超检查。希望本次研究可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5.71±3.15)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9年,平均病程(5.22±1.43)年,其中未生育10例,己生育34例,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15例、腹泻16例、下腹部包塊13例;对照组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44.51±3.02)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10年,平均病程(5.31±1.24)年,其中未生育11例,己生育33例,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16例、腹泻17例、下腹部包块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经期异常、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且临床资料均完整,经医学伦理委员己经审核并批准本次研充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可进行有效沟通。

排除标准:不可进行有效沟通患者;非自愿参与研究患者;伴有其他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CT检查,具体操作为:使用双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机型为Siemens,s0mat0m,definti0n,AS,检查前患者膀胱憋尿,并于检查前2-4h服用2%泛影葡胺夜,告知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纱布卷塞进阴道。以趾骨联合下缘为基线,对盆腔脏器自下而上进行连续扫描,直至病变上层,有关参数为:层距10mm、层厚10mm,病变区域增加5mm进行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即对患者静脉注射50-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病变区加扫1-3层。

对照组使用B超进行检查,具体操作为:使用西门子公司提供GE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探头的频率设置为3.5MHz。告知患者检查前使膀胱保持充盈,同时采取仰卧位,根据病变范围、局部解剖结构在趾骨联合上方使用探头进行多切面的扫查,包括斜向、纵向、横向扫查等,对子宫大小、形态及肌瘤内部回声特点、部位、数量、大小、周围祖师情况、边缘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同时对盆腔有无积液、肌瘤与子宫关系进行探查。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l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确诊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子宫肌瘤CT表现分析

通过CT平扫,可发现子宫不同程度大小、轮廓出现改变。其中子宫肌瘤较大者,形态呈现不规则形态,子宫可以看见附着突出物的结构,密度与结节状软组织相同,呈现单发或多发,子宫部分呈现分叶状,且边缘整齐。宫腔可变性变小或出现移位,形态不规则,为线形或新月形,肌瘤中间多数为不同程度的坏死,呈低密度影、液化,肌瘤为旋涡状、层状结构,但密度不均匀;与肌瘤相邻的膀胱、子宫、直肠可以看到软组织间隔影,且呈现多发性,病灶受子宫移位、膀胱、直肠等有关。子宫肌瘤通过增强扫面可看见高密度影,较子宫相比密度高出12-36Hu,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可以看到旋涡状或层状结构,首位环绕假包膜,密度稍低。

3讨论

子宫肌瘤高发于30-50岁妇女,其中以临近更年期的女性多发,大多数发生的部位为子宫体部,但也有极少数肿瘤生在在子宫颈部或阔韧带。患者在绝经后会出现萎缩的现象,但不可掉以轻心,因约0.5%的患者会出现恶变。有关研究表示,子宫在长时间、大量且持续性雌激素的刺激下可引发子宫肌瘤,尤其无孕酮作用,只有雌激素作用时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在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中,B超和CT检查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其中B超检查操作具有简单、无创伤、易于复查、无副作用、无痛苦、费用低等优点,但对于较大肿块无法准确获得图像,且受肠道气体的影响,因此此检查方式的误诊率较高。而CT检查,其检出率较高,对子宫肌瘤的边缘、密度、范围、部位、邻近组织关系、大小清晰的呈现,也能对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且不受肠道气体的影响,因此,CT检查的诊断作用更加良好,但检查费用较高。

根据姚世文,蔡亚琴等研究结果指出,子宫肌瘤患者经CT检查确诊率为98.26%,B超检查确诊率为89.57%,CT检查确诊率显著优于B超检查,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检查较B超检查准确率更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更理想的检查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是很好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CT诊断子宫肌瘤的确诊率较高,且对肌瘤的形态、大小、周围组织均能很好的呈现,也能对坏死、钙化等进行显示,因此,CT检查值得在以后的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CT检查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