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质控模式在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作用
2019-04-26童雪梅
童雪梅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常州 213300)
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是长期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危险因素众多,难于杜绝,但可防可控,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是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循环质控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是一种遵循标准化体系进行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也称PDCA循环[2]。我院近年基于该模式强化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收效理想,文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后外科病房医院感染质量防控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我院每季度进行一次感染防控监测,取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2015年6月~2016年12月)6次质量监测数据和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后(2017年1月~2018年6月)6次质量监测数据展开调研。
1.2 方法
我院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既往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即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医院制定的有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展开工作。2017年1月起,我院将循环质控模式引入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控管理中,成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设定质量管理目标,对外科病房中潜在的感染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再结合病房既往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情况,详细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基于循证理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的措施:(1)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制:落实院感办、护理部、药剂科、总务科在医院感染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与标准,同时加强各科室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共同合作的交互式工作网,对于出现问题的环节,追责到人。(2)强化培训制度:积极开展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有针对性制定每周医院感染学习计划。对于新入科的护士,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岗前培训工作;对于在岗护士,由护士长组织、院感质控护士带头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及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感控理论知识考核及实践操作技能现场考核,理论联系实际,考核未通过者需重复学习并接受护士长考核直至通过。(3)实行医院感染会议制度:要求科室人员严格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每月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落实手卫生,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分析感染发生原因,积极规避风险,防止同类问题发生;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科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情节严重者予以严肃批评;另以季度为单位,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会议,通过口头陈述与书面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分析评价医院感染控制防控效果,继续实施有效感染防控手段,归纳总结新发现的问题,根据感控科规范要求,分析并提出新的管理整改措施,如此往复循环。(4)实行奖惩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奖罚规定,并将其与绩效管理挂钩。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基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检查标准》(2013年版)对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后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进行评价。监测指标共计9项,包括感染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技能现场考核、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药器械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工友用具清洁处理情况、护士手微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后各取6次监测数据,取均值作为总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后,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项感染防控质量监测指标均优于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循环质控模式应用效果评价
3 讨 论
医院感染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并对医院造成不利影响,是当代社会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医院和社会的普遍共识[3]。循环质控是依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顺序循环进行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规范化。我院近年基于该模式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计划阶段,成立质控小组,分析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有的放矢的制定管理措施并有效执行,可以实现管理的针对性与高效性[4]。检查阶段,以季度为单位,通过召开会议进行工作总结,评价本季度感染防控管理效果,总结遗留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改进措施,自动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往复,可以保留有效措施,优化改进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措施,从而不断优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内容与方法,进而促进感染防控管理质量不断提升[5]。本研究中,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后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各项质量监测指标均优于循环质控模式应用前,肯定了其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
综上,循环质控模式用于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可提高管理质量,强化感染防控效果,对保证医疗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使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