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2019-04-26汤玉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稳定型例数心绞痛

汤玉琴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无锡 214221)

在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着十分高的发病率,此病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非常有可能会演变成慢性稳定型心绞痛[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辅以恰当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以及促进预后恢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院开展了此次综合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7例。其中,实验组男43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6±10.4)岁;参照组男46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1±1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参照组予以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嘱咐其均衡饮食,保证睡眠充足。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心理护理。综合分析,制定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与之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以及适当运用诙谐的语言调节患者情绪。同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和心理诉求,使其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扭转。此外还可将成功治疗案例讲述给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引导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2)生活护理。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为宜,每次活动半小时左右。饮食原则为少量多餐,以维生素丰富、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禁烟酒。(3)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微视频、教育手册或者集体授课等多样化手段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力进一步提升,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3.1 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以正向方式评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值大于85分即为满意;分值介于60~84分之间即为基本满意;分值小于60分即为不满意。

1.3.2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测评。显效: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持续发作时间降低了90%以上;有效:不良症状有所改善或者持续发作时间降低了60%~89%;无效:不良症状未改变甚至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比为38:25:4,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63/67);参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比为21:31:15,治疗总有效率为77.61%(52/67)。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1,P≈0.006)。

2.2 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1%。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就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大部分患者胸部时常会出现疼痛,有时疼痛持续时间会很长,使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遭受了巨大的折磨[2]。在加之该病治疗时间长且易反复,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对于疾病的预后十分不利。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治疗效果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3]。本次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实施了综合性护理措施,通过对其开展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了医患和谐,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为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总上所述,应用综合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可达到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稳定型例数心绞痛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