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比较

2019-04-25苗慧

健康大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苗慧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11月的96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实验组采用锁骨中点下入路方式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喙突入路方式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神经阻滞效果进行判定。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进针深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锁骨中点下入路方式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穿刺质量,提升穿刺的安全程度,且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02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领域,而手术治疗必须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在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定位,所以在采用锁骨中点下入路方式与喙突入路方式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方式,能够更精准的进行定位,且锁骨中点下入路方式的阻滞效果更优[1],下文就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2016年11月-2018年11月的96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包含男患28例,女患20例,年龄为23-66岁,均值为(42.15±4.09)岁;对照组中,包含男患27例,女患21例,年龄为22-65岁,均值为(43.20±4.12)岁。所有患者中均不包含语言或者视听障碍的患者,不包含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包含具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病症的患者,不包含意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且调查研究均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经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分别进行外周静脉的开放,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让患者持续进行氧气辅助呼吸,以每分钟3升的氧流量为宜。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喙突入路方式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取患者的平卧位后,将患者的患侧肢体置于身体的一侧,偏转患者头部,于患者喙突下方2厘米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实验组采用锁骨中点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阻滞,取患者的仰卧位,偏转患者的头部,使患者的患侧肢体位于一侧,取患者锁骨肩峰的端点与颈部静脉的之间的连线中点位置进行穿刺,并于患者腋窝位置对动脉的行走方向进行标记,倾斜穿刺针角度,以50度左右的角度入针,向患者腋窝动脉进行穿刺,采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部分进行浸润[2]。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进行引導,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将神经刺激仪的电流设置为1毫安,将仪器的频率设置为2Hz,将时程设置为0.1毫秒后,在对照组中,将刺激针与患者的冠状面相垂直后进针,进针位置至患者的胸小肌的后方,逐渐对进针的深度进行调整,对进针方向进行改变。实验组将刺激针与患者穿刺点与皮肤之间的连线位置呈50度左右的角度进针,逐渐向腋动脉进针,直至患者出现远端运动反应为止,进而调整神经刺激仪的电流,调节至0.4毫安左右,若是患者的运动反应仍比较强烈,稍退出穿刺针少许观察有肌肉运动后注入30毫升的0.4%罗哌卡因,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用超声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声像图所显示出的低回声信号与患者的腋动脉之间的关系[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一次、两次和三次及以上的穿刺成功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者的进针深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对所有数值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值与t进行检验,若是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可知,实验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次及以上的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穿刺深度如下表所示:

由上可知,实验组的穿刺深度显著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能够精准进行定位,而锁骨中点下入路方式进行定位,能够通过穿刺针与患者皮肤的角度,减少对患者血管造成的损伤,减少由于喙突入路方式入路过程中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且采用超声方式,能够减少局部麻药扩散发生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在超声引导下合理调整针尖的方向,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可能性减小[4]。

研究表明,实验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5.83%,三次及以上的穿刺成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实验组的穿刺深度显著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锁骨中点下入路的方式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升穿刺成功率,提升穿刺深度,阻滞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中点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操作成功率高,麻醉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杨纲华, 王立勋, 卢增停,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 2016, 40(11):1171-1173.

敖程斌, 黄月红, 胡战兵.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 19(1):66-67.

王伟华, 王沫丽, 孙俊.超声引导下与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61-63.

曲彦亮, 曲彦亮, 刘芳, 等.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39(3):264-267.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三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观察
丁丙诺啡对臂丛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
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