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理解教育

2019-04-25柯志骋李毅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国际化

柯志骋 李毅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面国际化是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和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全面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国际交流作为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直接体现,不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元素。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亚洲一流大学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通过开展“全球浸濡计划”项目推动其国际化实践。国际理解教育在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全球公民的养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南洋理工大学;全球浸濡计划

一、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成长最迅速的一流大学之一,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是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坚定执行者。目前,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已发展到“全面国际化”的阶段[1]。根据胡兹克(Hudzik)和麥卡锡(McCarthy)[2]的定义,“全面国际化”是一种通过教育行动所践行的承诺,即将国际理解和比较教育的观点融入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并通过塑造大学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全面国际化包含一所大学在战略规划、治理架构、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学生交流、国际伙伴等领域的举措[3]。美国教育国际化与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就一般美国高校而言,“全面国际化”的实施重点是学生的国际流动[4]。江波指出,“学生国际化”既要“生源国际化”,也要“学习经历国际化”[5]。本文聚焦南大的“全球浸濡计划”,旨在探讨在全面国际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国际流动概况,并审视在此过程中学校所实施的国际理解教育。

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全球公民”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旨在加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以此达到推动世界和平的最终目标[6]。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将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全球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7]。过去15年间,培养“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与高校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结合日趋紧密,其主要体现在大学愿景和宗旨,通过跨文化交流与互动、课程教学等方式在大学中实践[8]。而在西方对“全球公民”的研究中,其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在国际交流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以及所体现出的能力,所使用的概念和术语包括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潜能、全球视野、全球化能力、全球公民等[9]。总体来说,“全球公民”的概念和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清晰界定或达成共识。

三、“全球浸濡计划”的理念与实践

以“创新高科技,奠定全球性卓越大学;全方位教育,培养跨学科的博雅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南大在过去10年积极拓展与全世界知名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与全球100余家跨国企业以及位于30多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派遣尽可能多的学生出国交流和学习,以此形成学校的一项基本国际化战略。有学者认为,学生适应全球化之前,须拥有高度的国际理解和跨文化能力[10]。南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5C特质,即人品素养(Character)、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公民意识(Civic-mindedness)、自律好学与高技能(Competence)、创造能力(Creativity)。

为培养全球化的领袖人才,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南大提出“全球浸濡计划”(Global Immersion Programme,GIP)。该计划通过组织学生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专业技能、跨专业的研究能力以及增强他们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大趋势的感知。GIP的实施引导着学生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在关注国外的社会民情、风俗文化、政治体制之外,更要从本国、本地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找到解决现实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方法,进而探寻把握机遇的路径。目前,南大已有超过72%的本科生获得海外学习的机会和经验。南大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00%。[11]

从内容上看,GIP由两部分组成,即“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项目包括发现者项目、探索者项目、海外实习项目3个分项目。引进来项目包括开拓者项目、全球学术实习项目、南大—印度连接项目3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下又包含不同的子项目(见图1)。

GIP各分项目和子项目的内容和活动根据学生的入学时间长短、专业特点、文化背景、意向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及其大学的特色进行合理安排,设置上遵循“循序渐进、申报竞争、奖助结合、突出特色、重在过程”的原则(见表1)。

为更好地培养“全球公民”,南大除了鼓励学生参加GIP项目之外,还十分重视构建国际化的校园,通过促进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国际生源的多样化水平(南大本科生的国际生比例近15%,研究生的国际生比例超过60%)。促进校园学术和生活的国际化等举措使学生在国外游学过程中习得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实践和深化。

在引导学生“走出去”的同时,GIP大力面向全球吸引优秀的大学生赴新加坡交流,通过实施“全球学术实习项目”及专门针对印度学生的南大—印度项目,吸引全球各国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到南大开展为期8周的学术交流、科研实习,发展研究潜力并通过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伴交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沿沿等人[14]认为,学校有意创造的国际实践探索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参与国际世界、了解国际环境、创建国际意识、形成国际理解,使其具备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针对开展国际教育交流的成效,为了切实推动国际理解与和平的达成,德尔多夫(Deardorff)[15]提出三个要素——互相尊重、相互借鉴(Extend Respect),立己达人、兼善天下(Enact Ubuntu①),与邻为伴、和衷共济(Encourage Neighborliness)。南大GIP项目精心设计,在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以上三个要素。例如,南大学生在申请GIP项目时,校方明确提出开展国际交流的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体验至少一种新的文化、学习一门外语,与全球各地的同学交流并体验国际先进的科技[16] 。通过校方的引导,学生在选择出国目的地时尝试选择与自身语言和成长文化相异的地方,从而使学生摒弃对熟悉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依赖性,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南大在审核学生交流申请时,特别是在遴选提供经费资助的项目的人选时,除了依据申请人的学业和在校表现,还要审核学生提交的文字申请材料,其中包含申请人对如何结合本专业与国外大学生开展交流以及申请人对开展国际交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认知。南大鼓励学生从全球公民的身份出发,不仅要具备立己达人的信心,还要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此外,南大重视学生对所在区域,特别是对相邻国家或同一区域内重要国家的了解。GIP各分项目中包括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交流项目。

四、启示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这个重要的责任层面出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应考虑在模式、主题、对象等方面的推陈出新[17]。南大的“全球浸濡计划”在上述层面具有以下创新意义和借鉴价值。

第一,通过邀请国外合作大学代表到南大现场推介,与有意申请赴该国的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拟出访交流的国外大学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第二,在全球精选出超过350所伙伴大学,通过出国交流资助或助学贷款、伙伴学校对等免除费用、社会捐赠、公司带薪实习等方式,在学校不提供高额经费资助的前提下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经费资助。相比亚洲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通过政府或大学提供高额奖助学金作为激励,南大仅为参加“全球浸濡计划”项目的学生提供少量的经费资助。

第三,垂直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大学国际事务处/国际教育与交流办公室—各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事务协调人—学生”三级管理体制,特别是在各个学院至少设置一名学生国际交流事务协调人,部分学院(如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还可以根据国别和语言设置不同的联系人。这些联系人基本上是由对特定国家熟悉或者母语是这些国家或地区语言的教师担任。从而帮助学生在选择交流的国家和大学时做出最优决定,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四,学生赴国外交流、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南大通过有效地运作遍布世界的校友和合作学校以及商企业界合作伙伴网络,为学生出国交流和带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做到专业上的对口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前提条件。世界各地的雇主通过实习加深了对南大学生的了解,有效提升了南大人才培养的世界知名度,实现了学校、学生、雇主的多方共赢。

注释:

①据Deardorff研究,“Ubuntu”一词源自南非,原意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这个词语在日语、马来语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表述。人类目前面临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进程,“Ubuntu”所包含的意思甚至超越了西方国家给予“全球公民”的内涵范畴。

参考文献:

[1]柯志骋,李毅.全面国际化背景下南洋理工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导刊, 2019 (2): 91-96.

[2]Hudzik, J. K.,McCarthy, J. S. Leading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nd Tactics for Action[EB/OL].http:www.nafsa.org/uploadedFiles/Chez_ NAFSA/Resource_Library_Assets/Publications_ Library/Leading%20CIZN.pdf, 2018-10-25.

[3][7]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Concept to Action[EB/OL]. http:www.nafsa.org/wcm/Cust/Cust/Custom_Cart/Store_Home.aspx? catId=6,2018-10-25.

[4]Brajkovic, L., Helms, R.M.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5(92):11-13.

[5]江波.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国际交流,2017(9):4-9.

[6]Hunter, B., White, G.P., Godbey, G.C.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Globally Competent?[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10):267-285.

[8]Hovland, K. Global Learning: Defining, Designing, Demonstrating[M]. Washington, DC: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2014:3.

[9]Lilley,K., Barker, M., Harris, N. The Global Citizen Conceptualized: Accommodating Ambiguity [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7, 21(1):6-21.

[10]Green, M. F. Measu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EB/OL].http:www.acenet.edu/news-room/Documents/Measuring-Comprehensive.pdf., 2018-11-30.

[11]余明华.对南大前任副校长、现校长室高级顾问的访谈[C].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8.

[12][13]南大校园网[EB/OL]. https://global.ntu.edu.sg/GMP/Pages/default.aspx, 2018-10-16.

[14] 張沿沿,赵丽,张舒予. 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7(10):90-96.

[15]Deardorff, D.K.The Big Picture: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in Peace and Understanding[M]// J. Matthews-Aydinli (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s and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Switzerland: palgravemacmillan, 2017:11-21.

[16]NTU. Student Exchange and Short-Term Mobility Programmes[EB/OL].https://global.ntu.edu.sg/GMP/gemexplorer/BeforeApplying/Programmes/Pages/default.aspx, 2018-10-16.

[17]Rumbley, L.E.,Proctor, D. Not Your ParentsInternationalization: Next Generation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9(96):7-9.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国际化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