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探讨

2019-04-25伊丽娜刘旭玲张芳芳

市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克孜尔故城石窟

伊丽娜 刘旭玲 张芳芳/ 文

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文化遗产地是新疆现有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均是新疆热点旅游地。尽管关于新疆文化遗产及旅游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龟兹石窟、坎儿井等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开发利用及社区参与等方面,但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文物保护或旅游的研究视角,鲜有从“世界遗产”的国际视角去认识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一、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点

(一)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完全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三类。在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克孜尔石窟属于建筑类,其余五项均为遗址类。

(二)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1.历史悠久,弥足珍贵

新疆已有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700- 3000 年的历史。作为耐久性差的生土建筑和遗址,历尽千年风雨能够保存到今天,堪称奇迹。例如克孜尔石窟,比世人皆知的敦煌莫高窟还早300 年。

2.损毁严重,极其脆弱

由于地处西北干旱区,新疆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均以泥土为构筑材料,耐久性差。历经千年沧桑,长期受到自然灾害,风蚀、雨蚀、洪水、地震和温差较大等自然因素以及军事战乱等人为破坏和影响,遗产损毁严重,极其脆弱。由于分布地域广,日常保护管理难度较大。

3.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新疆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属吐鲁番、吉木萨尔、库车三个县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吐鲁番和库车县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木萨尔县是“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土遗址保护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土遗址保护工作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新疆虽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

2005 年以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启动实施,国家每年投入巨额专项资金支持,对新疆几十处土遗址实施区域性、综合性的大型抢救保护工程。

自2006 年“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围绕六处申遗点开展了系列保护工作,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3 年1 月,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具体负责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相关的技术咨询及指导工作。目前,科学的新疆文化遗址保护体系正在建立。

(二)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随着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疆也加快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目前,克孜尔石窟是新疆境内第一个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对石窟壁画保护的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但使千年克孜尔石窟最大限度地得到现代保护,还创新研发出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元素创作出来的水杯、鼠标、丝巾等文创产品,使克孜尔石窟的历史文化、壁画艺术和科学价值得到延续。

(三)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保护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目前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由于新疆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文化保护的资金主要依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投入有限,文化遗产文物单位还有很大的经费缺口。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人员缺乏,也严重制约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新疆地域广阔,数量繁多的文物遗址多数处于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戈壁、沙漠、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由于缺乏专项财政资金保障等措施,野外文物看护员队伍缺乏稳定性,文物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2.旅游效益不佳,社区参与不够

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往往从事传统的农牧业,能够胜任的旅游工种少,导致其参与旅游的能力先天不足,当地居民更没有财力进行旅游投资。因此,只有少部分居民有直接参与旅游的机会。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都是由政府和旅游企业共同开发,当地居民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与决策中,很难有发言权,导致他们从旅游中获益的机会少。

三、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借鉴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新疆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如附表。

附表 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一)高昌故城与交河故城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两者比较看,高昌故城适于采用原态修复模式,对损毁严重的遗址本身进行修复,同时可以建立仿真博物馆,让游客更加完整、真实地感受高昌故城的整体风貌和辉煌历史。交河故城区位相对较好,客源市场相对更优,可以在对遗址本身进行原态修复的基础上,打造一台《交河印象》旅游演出,以丰富新疆文化遗产旅游演艺体验。

(二)北庭故城遗址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北庭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 千米处。北庭故城遗址于2013 年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4 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庭故城遗址成为新疆唯一集世界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公园称号于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 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北庭故城将建成集考古、科研、保护、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础上,依托世遗文化,打造汉唐文化旅游小镇,促进遗产价值的传播,提高北庭故城的社会效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克孜尔尕哈烽燧是目前古丝绸之路中道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烽火台遗址。以红柳、芦苇相间的夯土建筑,如果没有当地十分干旱的气候特征,要完整地保存有2100 年历史的夯土古迹是很困难的。因此,适宜对遗址本身进行原态保存的基础上,建立仿真博物馆(数字仿真+ 实物仿真),以满足人们对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解读。

鉴于目前苏巴什佛寺遗址还处于考古阶段,建议对其进行原态保存。待对其系统性科学基础研究工作完成,随着南疆地区旅游市场回暖,逐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猜你喜欢

克孜尔故城石窟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夜宿石窟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龙形象探析
夜宿石窟
李逸之
若使梦至故城
克孜尔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