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对抢救室创伤患者救治护理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2019-04-25金蒙娜俞夏娣
金蒙娜 俞夏娣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创伤主要是指因机械因素而导致人体器官或者组织遭受到破坏。创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损伤,但部分严重创伤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在创伤的抢救过程中,讲究时效性是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抢救室创伤患者护理交接中,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接,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对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有着积极意义。鉴于此,我院结合抢救室创伤患者的救治护理情况,提出了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现对其实施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6年4月在抢救室正式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将2016年4月—2018年3月接诊的10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前2014年4月—2016年3月抢救室接诊的10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沟通模式,即主要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与即时记忆,进行创伤护理评估及干预处理,并在传统抢救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相关诊疗信息,另外在护理交班与患者转出交接时,以口头交接为主、书面交接为辅。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其建立及运用过程如下。
1.2.1 前期筹备 首先,组建10人课题小组,以急诊科主任为组长,抢救室护士长为副组长,2名医生和6名护士为组员;其次,课题小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人员职责;再者,课题小组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学习SBAR沟通模式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制作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课件、使用范例等。
1.2.2 制定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表单 结合文献资料,并联系省级医院护理专家指导、把关,制定适合创伤疾病的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记录表单。
1.2.3 改良版SBAR培训 由科主任与护士长组织,利用晨会交班和科室业务学习的时间,对所有抢救室护理人员进行反复多次的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培训,内容包括SBAR沟通理念、实施措施、交流方式、临床意义等,方式包括理论培训、案例分析、护患观摩和情景模拟等。
1.2.4 改良版SBAR实施 在抢救室接收创伤患者后,即刻启动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全程使用SBAR沟通模式记录患者信息资料,运用于护理评估与干预、护理交班及转出交接等多个环节中,以确保当班期间所有护理救治措施的完整实施及后续的无误交接。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救治效率指标: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2)护理交班质量指标:护理交班问题发生率、护理交班所耗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救治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救治效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救治效率比较(±s,mi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理交接班所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3.讨论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临床中较常用的沟通方式,但原有的SBAR沟通模式尽管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效率和质量,但不少沟通内容仍然较为繁琐,而创伤患者的抢救通常非常紧急[2]。为此,我院基于原有的SBAR沟通模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处理,根据创伤患者的抢救情况,对其进行了改良处理,制定了与创伤疾病相符合的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记录表单,从而确保了护理人员能够非常迅速的明确创伤患者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接工作。
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在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后,其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花费的时间更短(P<0.05),同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理交接班所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创伤患者的护理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抢救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