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神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4-25王爱玲
王爱玲
(四川省凉山州精神卫生中心精三科 四川 凉山 615000)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精神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5~60岁,平均年龄为(42.3±3.4)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5±2.3)年。疾病类型:紧张型4例、单纯型5例、青春型6例、偏执型10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4例、小学10例、文盲6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为(44.5±2.8)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4±2.1)年。疾病类型:紧张型5例、单纯型4例、青春型9例、偏执型8例、其他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5例、小学11例、文盲4例。两组基础信息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n=30,分)
表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n=30,分)
组别BPRSSDSSKrawieck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2±10.332.1±10.26.1±1.24.2±1.710.5±3.65.1±2.2对照组39.3±10.240.2±11.36.1±1.37.3±1.510.9±3.310.3±3.2 t 0.02143.22140.03253.25740.03662.5510 P 0.8540.0000.7410.0000.8850.000
纳入及排除标准[1-2]: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相关诊断标准;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2分以上;年龄20~60岁;病程3年以上;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无严重躯体障碍性疾病;家属可胜任照顾任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精神发育迟缓者;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排除药物滥用或酗酒者;排除无人监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即对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服药情况每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但不进行康复指导。而观察组采取精神康复治疗,具体为:(1)建设康复团队。即采取跨专业团队合作康复模式,创新性的引入“五位一体”模式,即涉及五个方面,包括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护理人员、精神科医师等专业团队人员,理论依据复原概念和优势视角,通过对精神康复专业中涉及的各方面优势资源和力量加以充分整合,强调综合性、个体化全程康复治疗。在康复团队中,其发挥核心作用的为精神科医师,其负责处理患者出现的紧急情况以及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将医疗服务及时提供给患者;一旦患者病情发生较大波动,则可确保短时间内对患者尽快医治。同时制定上门家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方案,以全面评估和了解家属护理方法是否准确以及患者用药情况和冰枪变化,从而对其康复目标予以有效制定。同时在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护理人员负责观察其康复指标,并向医生和患者反馈康复情况。在康复过程中,心理治疗师负责干预和疏导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具体实施和评估效果等内容则由康复治疗师负责。在本模式中,一个重要且非常关键的角色即为社会工作者,一般家庭护理员可担任此种角色,其可将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精神康复医疗知识、生活照料技巧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传授,因而社会工作者也是患者家庭与精神科医生之间连接的纽带。对于患者而言,社会工作者还可对其焦虑、紧张、郁闷等情绪进行疏导,即可发挥心理治疗师的作用。同时其也可向残障人士宣讲相关的政策,即将政府的资源分布、各项服务政策等及时传递给患者,从而架起患者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另外社会工作者还需以科学的理论、专业的价值以及工作技巧,采取:助人自助的理念,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其自身技能,同时需给予患者情感知识,并将战胜苦难的手段和方法传授给患者,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表现和行为,从而促使其可在自助中修补心理、完善自我境界、自我发展等恢复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目的。(2)综合性康复治疗。即切入点以多元康复活动为主,主要内容涉及:①同辈同行支援,同行者为已经康复的社区精神病者,由其对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支援,并将生命故事和亲身经验分享给患者,以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一定的日常生活起居指导,以构建互助支持的网络。②由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等组织建立精神卫生工疗站,组织尚未就业、有一定劳动能力、精神病情稳定的患者参加,即在工疗站中接受药物维持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教育。③组织患者残疾体育活动,如跳舞、健身等,也可组织其观看影视作品、阅读书籍等。
1.3 观察指标[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RS、SDSS、Krawiecka等评分情况。(1)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用于评定患者康复情况,采用1~7分评分法,未评定为0分、无症状为1分、很轻或可以为2分、轻度为3分、中度为4分、偏重为5分、重度为6分、极重为7分。(2)SDSS:用于评定社会功能损伤程度,共10各问题,每个0~2分,无异常为0分;功能损伤轻度为1分;功能损伤严重为2分。(3)Krawiecka:用于评定精神症状,采用0~4分评分法,包括阴性因子、阳性因子、情感等,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显著为3分、严重为4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t值用于文中计量资料检验,χ2用于文中计数资料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BPRS、SDSS、Krawiecka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显著,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在临床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病程相对可预测、病因尚未明确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生,则患者以行为、情感、思维等出现障碍,社会功能受损严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符,基本个性改变等为主要表现,且病情迁延不愈,病情进展缓慢,这就对患者的社会交往、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采取精神康复治疗措施对患者加以治疗,主要目的为促进其病情康复和预防病情反复发作等,同时也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予以干预,从而促使其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恢复,并减少疾病复发率,提升其生活质量,进而帮助患者及早回复社会和家庭。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学与精神病学治疗的结合是关键。对于患者而言,精神康复治疗的实施,可通过社区技能、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康复治疗实现,这样既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的研究中,在BPRS、SDSS、Krawiecka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显著,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精神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精神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