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探析

2019-04-22罗妙琳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罗妙琳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时代不断发展的召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深化阅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从以下角度入手,探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低段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还可以深刻领悟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对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很难坚持,也就是常说的坐不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影响,培养起他们的阅读习惯。

一、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去探索和改进自身的教法运用,避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被动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并积极的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去自主的讨论和学习,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彩色的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性格特点、性别、学习水平等的不同,将学生混合的搭配到一块,并为学生设置自主性的阅读任务,如认识9个比较重要的生字、可以较为流利的朗读这篇文章、知道作者用铅笔所画出来的彩色的梦、仿照诗歌写一下自己想要用铅笔画出些什么等等,引导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开展自主的讨论和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和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质疑,而语文教师应当维持好课堂的讨论秩序,积极的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主动阅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学习的动力所在,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以激发兴趣为重要的抓手,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更为积极主动的开展自主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首先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意象利用微课视频形象、逼真和具体的展示出来,像六月的西湖荷叶连连,荷花盛开,真是美不胜收,从而让学生在极富渲染的微课画面展示中不断的激发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音频对古诗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同时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韵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这首古诗的印象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微课的讲解,逐句的开展自主阅读学习,不断的加深学生对這首古诗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1.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数不清的文学作品中,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课后多阅读优秀读物,是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注意关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课外书目。

例如,教材中有童话小故事,教师可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观察学生的表现,询问学生的感受,如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童话名著,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当然,学生的个人兴趣不同,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也不一样,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可以有所侧重。比如,有的学生对与动物有关的课文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类学生,推荐有关动物和人类小伙伴友好相处的图书。这些课外读物都是学生喜欢读的,长期以往,自然可以培养起阅读习惯,把读书作为乐事而不是苦差。

2.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迷茫于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之中。这时,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针对学生当前学年阶段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进行整合、归纳,推荐一些容易读、有趣味性、知识性的书籍,让学生在读的饶有趣味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知识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课堂中没有的知识。同时,大量的课外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正确是非观,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还能通过阅读积累大量语言素材,通过运用阅读得来的语言素材,让学生的写作也轻松了许多。同时,通过推广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强化方式指导,让阅读更加有技巧

教师的指引和帮扶对于学生能否高效的开展自主阅读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做好辅助性的工作。其一,方法的指引。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个人的阅读经验相对薄弱,需要教师积极的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如可以采用三遍阅读法,第一遍解决阅读障碍,如字词的读音,第二遍掌握基本的文章意思,如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旨,第三遍要注重对文章篇章结构、写作思路及中心思想的探索,从而在良好的方法下,让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学习。其二,注重解疑答惑。教师要积极的就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的补足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各种短板与薄弱环节,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开展阅读教育,让他们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收获,从根本上喜欢上阅读。其次,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形成阅读习惯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阅读,主动吸收文章中的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推广课外阅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摄取营养,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此外,教师必须要迎合时代潮流,把日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带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此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丽.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104-105.

[2] 邓海娟.浅析农村学校低段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9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