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法子巧解难题
2019-04-22李思前
李思前
【摘 要】 物理是初中教育体系中一门较难的科目,很多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通常选择常规的解题法,忽略了简单方法。下文中,笔者将以“笨法子”解出初中物理中的难题为核心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 笨法子 初中物理 练习方案
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物理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很多学生谈及物理都是“一脸茫然”,解物理习题时更是难上加难。归根究底,主要是方法不对。对此,笔者将提出几个有效的解题“笨法子”。
一、初中物理难题练习中“笨法子”的应用思路
(一)数字标一标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电路图的学习基本上是他们接触物理的入门知识。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学生这部分知识学习得并不好,在绘制电路图时,通常都会觉得无从下手,画的过程中思维混乱是常见现象。对此,很多初中物理老师表示“头痛”,也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方法,可起到的效果却是微乎甚微,甚至让部分学生越画越乱。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复杂,电路图主要是由一根根线组成的,线条的重复、有序积累、连接,组成电路图。用“笨法子”教学生学习电路图,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以图一为例,这是常见的物理电路图,如果学生只是看原电路图直接连,很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根连接线上标注数字“1、2、3……”。比如:在电源正极“+”与电键S中间连接的导线可以标注数字“1”,电键S与电流表中间连接的线可以标注“2”,继续在相应位置标注数字“3”、“4”、“5”,在第3根线与灯泡一侧接线柱上连接着第6根线的两端,在第4根线与灯泡另一侧接线柱上连接着第7根线的两端。由此可见,这个方法解释电路图,是利用了重复、再重复的特点。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制作成课件,将电路图的连线按照1、2、3……的顺序依次展出。利用这种简单明了的方法,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二)比较画一画
初中物理练习题中,比之类的题目非常常见,也是教师带领学生练习的重点类型之一。尽管如此,很多学生在做此类型题目时,仍然感觉无从下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比之类题目计算主要是依据数学计算方法,教学中尽管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仍然无法理解。要用“笨法子”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就是将题目的“本来面目”显露出来,也就是还原题目的本源。
例如,题目为:A与B质量比、比热比分别为3:2、6:5,当A与B吸收同等热量后,温度升高后的比应该是多少?以下是利用“笨法子”的解题思路:将A与B吸收的同等热量值设为18,此条件下,A与B△t比应该是1:=5:3,表面上看,这种方式比较笨,但是,如果将式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对应着填写生Q、C、m、△t的A、B对应量,学生可以很顺利地理清思路。虽然写的字更多,但思考过程简单、清晰,题目做起来更加省时、省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如上方式开展教学,事实证明,该方式的利用让学生可以顺利解出比之类的题目。
(三)难题试一试
在新课标不断推行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一直是各阶段、各科目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各科目的教师也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动手机会。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是“笨法子”之一。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因条件、时间有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物品,完成简单的试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练习凸透镜原理的习题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水杯、橡皮、钢笔等物品,让学生在水杯里装满水,然后将钢笔、橡皮等物品放在水杯的背面,自己在正面观察。学生会发现,水杯后的物品与正常看到的大小不一样。其实,装满水的水杯杯壁映像较薄,而中间较厚,与凸透镜反射原理相同。
二、“笨法子”在初中物理練习中的应用建议
如上文中,笔者列举出初中物理练习中“笨法子”的应用方式,足以见得,“笨法子”虽然“笨”,可能在时间上花费较多,但具有理清思路、解题简单的特点。但是,想要让“笨法子”真正在物理练习中起到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合理利用。以下是笔者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备课时间,积极寻找适合教学中应用的“笨法子”,以教学大纲作为引导,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寻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化教学内容的“笨法子”;其次,要做好引导工作,在“笨法子”的应用中,借助小试验是常见方式。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偷懒、溜号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一边“试一试”,一边思考反应原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最全面,从而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同时,愿意积极思考,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在物理习题中感受到了“屡战屡败”,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一些简单、操作性强的“笨法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洪江.用常规方法巧解难题[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6):40-40.
[2] 谢长庚.“笨”方法也能解难题目——兼谈一类数列问题的通法处理[J].数学教学通讯,2016(21):51-52.
[3] 白文畅.巧解一道“简单”的物理“难题”[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6(5):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