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2郭平
郭平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手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现如今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被教师广泛地应用。基于此,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应用;教学分析
首先,所谓思维导图指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知识的特性以及大脑的反应对知识进行了解掌握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在该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有效地梳理出自己的学习脉络,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该种教学思维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首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大概内容进行了解,并形成大概的思维框架。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线条以及图画的方式对框架进行搭建,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能力。此外,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培养。
总体来说,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了解知识的内容,掌握知识的结构,并能够确定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及中心思想。随后,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拓展,将文章的脉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病房里的故事》时,就可以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因此,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以此加强学生的基础;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文章首尾的关系,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并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顺序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
二、构建语文知识的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以此形成学习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其次,通过该种教学方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也能够相应得到锻炼,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教学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素养,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以及较为强烈的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步行18里》时,就可以结合这一手段开展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以及体系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帮助以及思维的引导,对知识进行重新解读,并画出符合文章发展的思维导图,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将知识进行合理联系,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想要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就一定要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整合,将不同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当完成教学之后,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对知识点进行重新规划以及排序,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描绘出文章是如何描述草原景色的。以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時也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适当的优化,结合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62-64.
[2]李静.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