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效果

2019-04-22陆怡君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陆怡君

摘 要: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学科,语文阅读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地方。为此,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效果,值得教师思考和探讨。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论述阅读教学中,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要方法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意识;阅读效果

语文是基础课程,具有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欲望,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值得我们不断探讨。

以生为本的理念,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灵动课堂,是阅读教学改革之路。下面,就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运用有效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生处于对世界茫然无知的阶段,也处于对一切好奇、新奇的特殊阶段。由于年龄、认知等特点,加上语文知识的简单化、抽象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等,更难以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以兴趣的培养为抓手,找准兴趣培养的基点,再创新教学,运用有效的现代教学资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考虑到“北大荒”距离孩子们较为遥远的实际,结合这篇文章的作者对于北大荒的热爱之情的抒发,不易于理解和感悟等,对于北大荒的秋景的美麗、物产的富饶等,学生感到抽象。小学生对于直观、生动的东西感兴趣,也容易引发学生的直觉感知。为此,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将从网络上搜集和整理北大荒的秋天的一些图片、视频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如教师首先呈现新中国成立前的北大荒的图片,让学生猜想“荒”的含义,从直观的画面中,容易感知和猜想“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之前,北大荒是个荒芜的地方,人烟稀少、草木不长等,而现在北大荒又被称之为“北大仓”,那么,你能想象现在的北大荒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和以前相比,会有哪些变化?之后,继续用多媒体呈现出现在的北大荒的一些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天空美、小河美、原野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如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折射的天空美、原野美、小河美的句子。

阅读是件乏味的事,对于感知能力差、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激发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前提。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视野,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产生阅读兴趣,诱发阅读欲望,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情境的创设,促使孩子们感知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促学生深入了解、直觉感知。

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会有种陌生感。阅读教学时,为了减少陌生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学生融入文本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很关键,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意识。为此,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

如《蒲公英》的阅读时,教师应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情感体验,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个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如果脱离情境和体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而教师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学生实现这个目标。如教学可以先呈现“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图片上是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引出课文的主题:这是蒲公英的种子。蒲公英是多年草本植物,种子成熟后,随风飘到新地方安家落户,孕育新的生命和花朵。然后,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熟的蒲公英种子,现在要去哪儿安家呢?我们一起阅读童话故事,找一找蒲公英的种子的新家吧……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三、设计探究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讨的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改变课堂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或者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如《蒲公英》的阅读教学,针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探究性的问题:“小降落伞”指的是什么?“花托”又是什么?你觉得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竞相开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竞相开放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竞相开放的?……这些问题,思维就会跳动,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探究欲望。

再如《荷花》的阅读,对于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和探讨:(1)“我”为什么要往荷花池跑去?(2)荷花池的荷花有什么特点?(3)“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说明了什么?(4)“挨”和“挤”分别是什么意思?“挨挨挤挤”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5)“冒”可以换成“长”“钻”“伸”或者“露”吗?……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是”“不是”的问题,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除了文章中论述的几个主要策略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思想上、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式,唤醒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其敢于参与、乐于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探究和创新,阅读因学生自主性的提高,课堂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尚秀凤.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3).

[2]王秀英.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2017(35).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