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9-04-22范晓雯
范晓雯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自强;树立学生信心,培养顽强品质;不断提高自我,形成良好作风这几大关键方面,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技能难度学习,促使学生自强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之后的走向,加强小学生自尊和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则之一。经调查,现在小学生的自尊心都普遍较强,而自强心却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宠爱下都成了“小公主”和“小皇帝”,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自强心的培养,为学生之后的独立成长打下基础。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对技能难度的把控,尽可能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产生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体育。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也要多使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使学生的自强心不断地增加,只有学生的自尊、自强心得到的培养,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会主动督促自己的一言一行。
例如,很多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成绩是十分稳定的,并且每个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都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大多数的学生都相信自己可以跳好,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不会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练习跳远,他们面对自己没有变化的跳远成绩,都是一种坦然接受的态度,没有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自强精神明显不足。当体育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就要将加强自尊心、自强心的任务放在自己教学任务的第一位,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
二、树立学生信心,培养顽强品质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困难,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所以培养学生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从而使困难成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而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一蹶不振,使困难成为自己一生的羁绊。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例如,在体育测试中很多老师都谈论在这个问题,也就是关于长跑的练习,很多学生都无法忍受“极点”带来的痛苦,从而会在中途放弃测试。学生无法跑完长跑,并不是身体上的原因,而是心理上的原因,他们在心理上不相信自己可以跑完长跑,所以在面对身体的第一次极限时,就轻易地说服了自己放弃,给自己找好了理由。还有在跨栏的训练中,有些学生因为心理上的恐惧,不敢去尝试,认为自己跨不过去。那么老师在面对以上的种种情况时,就要学会去引导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其实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素大部分是实际情况的身体素质不佳或心理上的不自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还要设立不同的目标差异,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信心,从心理上相信自己,克服困难。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不断提高自我,形成良好作风
不断提高自我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只有学生不断地严格要求自我,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更好地挖掘自己身上的潜能。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因为学习上的压力,忽视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他们更注重的是成绩的提高。可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健康的体魄,何谈去取得一个令人羡慕的成绩呢?现在家长和学校都很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虽然也知道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用来促进自己身体健康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讲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利用体育课上的活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可以利用体育课上的小游戏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新时代青年。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学生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现代体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的体育素养,以此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小学体育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量.农村小学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22.
[2]安凡.体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