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与研究

2019-04-22任月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摘 要: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工具学科,还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首先针对言语行为理论对教学评价方法改进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包括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指导价值。在此基础上,引进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教学评价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提高方向,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下,过程性评价已经逐渐代替了结果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实施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和行为对实际评价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需要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一、言语行为理论对教学评价方法改进的指导意义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

言语行为理论属于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对人的语言、行为以及产生的反馈效果等进行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言语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从言内、言外、言后三个角度对人的语言表达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教师的评价语言和行为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其中,言内行为是指通过词语、句法的选择,表达语言的内在含义。言外则是在说话过程中,通过对语气、生态、肢体动作等的把控,表达更深层次的“言外之意”。言后则是指说完话后,信息接受者能够产生的反应和变化。以此为基础,研究教学评价言语行为的合理性,能够对其产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1]。

(二)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在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由教师通过口头评价的形式,对其作出评价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是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的,评价基础则是学生的表现,评价方式包括表扬、鼓励、引导、纠正、批评等。言语行为理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无论教师选择何种评价,都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以语言行为理论为基础,合理选择评价语言和行为,可以帮助教师更容易地达到评价目标,从而充分发挥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2]。

二、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一)评价语言的艺术性选择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教学评价效果,在评价语言选择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这一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方面较为敏感,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过多的苛责则会使其产生自卑感。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小马”到底应该听谁的建议。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对待这种开放性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教师不应制定“标准答案”,而应尝试理解学生的思考角度,从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比如学生认为安全起见,小马还是不要过河了。教师可以先肯定:“生命诚可贵,这一点非常正确。”然后引导学生:“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面对挑战,理性的分析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一味逃避,你觉得呢?”这种评价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看待事情的片面性,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打击,显然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鼓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基础知识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还是在开放性话题的讨论或写作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保持下去。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文章中对“雨来”活泼、机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出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仿写或故事续写等写作训练活动。由于此时学生接触写作时间不长,难以灵活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教师应适当放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为目的,多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比如某一个词语用得非常贴切、传神;某一个修辞方法用得十分恰当,教师都应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将这些优点保持下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批评性评价的适度使用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达关爱、尊重的情感,让学生明白,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都是关心其学习情况的行为,而且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避免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伤害学生自尊。比如在学习古诗词内容时,一些简单、朗朗上口,或学生已经有所了解的《悯农》《咏柳》等诗,学生可能较为理解和记忆,但对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石灰吟》等诗,学生可能不够熟悉,经常出现书写错误或解释错误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对诗词内容理解透彻,而且在课下不够用功,所以掌握不牢。此时,教师有必要对其作出批评和指正,但是也需要侧重于引导,通过开展诗词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教授学生记忆诗词的技巧等,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批评性评价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師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开展语文教学评价,以实现评价效果为目的,调整语言和行为,可以使语文教学评价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将评价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足等方式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金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56-57.

[2]赵研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60-61.

作者简介:任月,1979年10月生,女,山西灵石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