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学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22李会芹
摘 要:习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小学高学段的学生,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成熟的思维训练的工具,将其应用在小学高学段的习作教学中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此研究的功能与价值。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学段;习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作文教学课程,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及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够;再者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应试为目的、以教师经验为主的。这使得很多小学生谈作文色变,作文难下笔,无话可说,作文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
小学高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更是有了明显的发展。这就使得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高学段作文教学中有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帮助发散性思维方式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将一个主题下各个部分之间关系,通过图文结合的关系图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促进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共同进步,更深层次地挖掘人们的内在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导图能够提升人们思维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常常读到学生内容陈旧、千篇一律,且流水账般的作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关键问题开始思考,联系生活并发挥联想,从而以此为中心向分支上发散,然后再对分支进行扩展与延伸,打开思路,促使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质量
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习作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习作教学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进行系统性梳理。小学高学段的习作教学更可贵的是让教师明晰了整个小学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看到树木,而且能看到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这片森林,從而使教师有了全局意识,促进其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学习思维导图,摸索它的使用方法以及优势,并且要根据高学段习作教学的课标要求和学情特点进行资源开发与课程的设计。这促使教师深入思考习作教学的课堂,从实践中总结作文能力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习作教学的体系化、专项化,这无疑会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习作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学生写作效率与兴趣都不高。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图文并茂并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参与的工具。思维导图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图形和线条的选择,颜色的搭配以及关键字词的提炼与加工,这样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打破生硬的课堂模式,让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是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学段习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挖掘写作素材
高学段的小学生经过中学段的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些写作的知识与技巧,但是很多学生的写作仍然是千篇一律,写“难忘的一件事”都是写下雨没带伞别人帮助自己,写关于“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主题的作文,很多学生写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的事例……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不会留心观察与积累生活中的人和事。利用思维导图挖掘写作素材,学生不仅能留心并发现生活中的美,还可以创新写作视角,解决下笔难的问题。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习作五“成长中的烦恼”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选材方面的作用。学生明确作文写作要求,思考后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烦恼。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烦恼集中在学习方面,如学校作业多,校外辅导班课程多。虽然这是事实,学生也有话说,但是这个选材很难写出彩,选材不够新颖。笔者帮助学生提炼出中心关键词“烦恼”,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调取大脑中已经有的信息,可以想到学习压力、个人隐私、个人形象、日常生活、与同学交往、班级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一级分支。学生继续进行分支延伸:生活中父母吵架,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干家务太慢被妈妈批评等。个人形象不满意,个子太矮,牙齿畸形,被同学起外号等。学习上,作业多、课外辅导多、成绩不稳定、面临小升初的考试压力等。可见,根据思维导图进行的思维可视化过程,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就不怕从自己的素材库中选不出最能表达这个主题的个性化材料。
(二)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谋篇布局
作文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思维的体现,特别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高学段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逻辑关系紊乱的问题,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理不清或者是侧重点不明,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占了大部分内容。
当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材料围绕中心写得有层次、安排得详略得当,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时思维导图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尚有待开发的阶段,有时并不能把中心关键词下面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很明确地呈现出来。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强调各个枝干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支上的关键词要简洁,从而使其理清写作思路,明确文章有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写什么以及是详写还是略写,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如何连接等。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习作三“读后感”为例:读《幸福来临时》有感的思维导图。姜同学的一级分支:先简介书中故事,然后具体写想到的个人经历,接着结合书中名言,最后总结个人感受。故事内容下面是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具体分支。个人经历选择了去贵州旅行时的经历。有感触的书中名言是“幸福来临时,得给它端把椅子”等。最后的感受围绕人物品质与精神展开。
(三)运用思维导图促使内容具体
小学高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仍是记叙文的写作,写人要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或品质,写事必然也是关于人物的事件。想要具体写“人物描写”,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也就是要对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等进行详细记录。
老舍先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做到准确、丰富、具体。比如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抓住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对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参加110米跨栏夺冠的片段进行描写。
有了思维导图,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细节的描写。下面是笔者的学生王××写的刘翔跨栏夺冠的动作片段:刘翔双眼紧紧地盯住前方的10个栏架,左腿跪地,右腿弯曲,身体微微向前倾斜。“砰”的一声枪响,只见刘翔右腿一蹬,整个身子如子弹般冲向前方,他强有力的胳膊前后飞速摆动,每一块肌肉都在颤动。他左腿伸直,一个鱼跃,跨过了第一个栏架。转眼之间,到了最后的冲刺,他眉头紧锁,嘴巴微微张开,急促地呼吸着,每一次蹬地都高高弹起,每一次摆臂带动身躯,纵身一跃跨过最后一个栏架。解说员呐喊着:“12秒91,12秒91,刘翔创造了世界纪录。”整个赛场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到天际。
(四)巧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學段的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笔者结合学校“学生互评作文”的特色习作教学,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作文互评中,转变了学生怕改作文的观念,激发了学生互评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习作水平。笔者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习作的要求,接着学生读别人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画出一幅思维导图,全面呈现文章的结构与具体内容以及标点符号等。对照习作要求的思维导图与所评改文章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写写画画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修改的突破口。
在苏教版五年级第10册第四单元的“说说心里话”的习作讲评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回顾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并绘制思维导图,对班级文章的优点以及共性问题进行了集体反馈,师生一起找文中的闪光点,并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集体依照思维导图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打开,然后再让学生按照集体评改的方法互评各自的文章。
实践证明,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习作教学中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写作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本研究没有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及思维导图对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影响做出研究,这也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7):85-86.
[2]吕巍巍.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作文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8):85.
[3]段慧慧.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教学实践[J].课外语文,2018(25):129.
[4]魏柏林.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8(7):37.
[5]洪青春.巧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J].新教师,2016(9):61-62.
[6]谢素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43.
[7]张青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4-117.
作者简介:李会芹,1989年出生,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南京市樱花小学语文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南京市樱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