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4-22江燕君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再创造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江燕君

摘 要:“再创造”是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他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进行“再创造”,或者是他经常提到的“数学化”。主要从设计“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预习单”、“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制定“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评价标准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如何达成“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再创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样的教学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且严重地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了“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将通过“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预习、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来论述如何达到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预习单”,为学生的“再创造”课堂学习奠基

“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预习单”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预习。通过让学生进行一种排列式的预习计划行事。让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对要学的知识了解多少,同时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再创造”奠基。“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研究需要教育工作者联合学生、课程内容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以此达到“预习单”设计研究的最大化。

二、遵循“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再创造”课堂学习效率

“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是对课程教学实践的扩展。教师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前提下,把不同知识领域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再创造”引领,对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概念的深化,选择展开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凸显学生自主、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或在教师的点拨中进行再创造有关的数学概念知识,通过学生自身活动的再创造所掌握的数学概念,学生才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贴近现实生活,感知数学概念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就藏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去接触数学、认识数学、感知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进现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学生现有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实际感知的活动中,在事物的表象中,将其本质精华和属性进行归纳,建立准确的數学概念。

(二)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数学概念

结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由原来的“教数学”变为让学生“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于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一般是基于直观感知的方式来获取概念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但是还有不少老师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课件的演示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尝试操作的探究过程。

例如:在三年级“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将现实情景和信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方法来探索、了解周长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课前先让学生准备绳子、树叶、三角尺、数学书、圆形钟面、五角星等物品,设疑:“哪个小组能测出以上物体一圈的长度?”我们看看哪组的方法最好,合作得最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小组成员每人都积极地为测量“出谋划策”。再让每一组代表汇报,在小组合作、交流、操作中,感悟、归纳出测量物体一圈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唤醒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合作探究,强化数学概念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的任务有:一是对预习学案上的问题在组内达成共识;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概念的形成提出有思考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组内交流完成后,教师重点针对提出来的问题组织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当意见出现分歧时,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展示,教师要及时点拨和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

三、制定“再创造”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评价标准,检测学生的“再创造”课堂学习效果

概念和应用总是分不开的,要想正确解题,就必须先掌握概念,要掌握概念,就必须通过多解题来巩固。教师可设计有关的判断题、口答题、填空题来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笔者认为,“再创造”下的课程实践改革,应当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再创造”课程改革应当侧重于改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在课程结构上,应当将学生视为主要课程的主体,并且一定程度上削弱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可以增设学生自由讨论环节,并且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课程紧贴学生,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

参考文献:

[1]叶平阳.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J].考试周刊,2010.

[2]杜志伟.“再创造”观点下数学概念的学习方式探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再创造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广告翻译探微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