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探索过程主动建构概念

2019-04-22郭晴秀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方块方块周长

郭晴秀

现代教学论倡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科学,而非用耳朵去听科学。在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是以“告诉”的方式传授新概念,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很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具,运用观察、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搭建数学模型,使抽象的几何概念具体化。同时,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概念的知识体系,达成图形与几何概念的内化。下面笔者以《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与思考。

【环节一】猜想

长方形面积怎么算?很多学生都认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部分学生还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于是,在练习纸上提供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从学具(透明方格纸、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方块、直尺)中选择需要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二】操作验证

方法一:摆小方块

汇报时,一学生首先汇报的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的方法,一行摆5个,摆了3行(摆满3行,如图 1所示),5×3=15,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很快,有学生上台补充:我采用的也是摆小方块的方法,不过我只摆满1行和1列(如图2所示)。于是,我追问:你为什么不摆满?她指着图形解释:因为第2行和第一行是一样的,第3行和第1行也是一样的。

这种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推理和想象。

接着,引导学生对比上述两种摆法,发现后者“更简便、快捷,摆的个数少”。

于是进一步引导:第一次用了15个方块,而第二次只用了7个方块。你还能用比这更少的方块求出它的面积吗?经过一番思考,有学生想出了只用5个正方形小方块就能求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如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方法二:数一数、画一画

如果把这些小方块拿掉,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提出用透明方格纸摆上去数一数,或者画小方格,也能看出一行有5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有3行,和摆小方块的道理一样。

【环节三】推导

刚才我们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验证了“长方形面积=长×宽”。试想,如果把它的长变为4厘米,那面积是多少呢?(PPT动态演示)如果把宽度增加1厘米,面积又是多少呢?[板书:4×4=16(平方厘米)]

【环节四】区别“面积”和“周长”

看到这个4×4,你还想到什么?学生很快想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也是用4×4来算。继续追问:这两个4×4意义一样吗?

如果有人说“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你觉得对吗?周长在哪里?面积又在哪里?请你指一指……

长方形的面积是面积计算的起始课。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概念理解是建立在数单位面积的小方块的基础之上,这是本课教学的起点。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有些学生已经知道用长×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但在“为什么用长×宽”的算理上,学生都说不清楚。从长度到面积,是学生难以跨越的一个障碍。此外,“面积”和“周长”,也是学生特别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节课,通过手、眼、脑并用,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去验证探索的操作过程,构建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模型,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与几何概念的内涵,还能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小方块方块周长
有多少个方块
圆的周长
小小方块 玩转大课堂
不一样的方块桥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谜题方块
涂色问题有妙招
“小方块”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