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味儿”报警!原来你是这样的“车危仪”
2019-04-22祁娟
文/本刊记者 祁娟
【贵州·贵阳】一名参观者以普通“乘客”身份手提一桶汽油上车,刚进入车门就听到“嘀嘀”的报警声,公交驾驶员立即阻止该“乘客”上车,与此同时车上的安全检测设备——车危仪“秒速”抓取图像,并实时传送到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指挥中心开展比对和线索摸排,第一时间明确可疑人员身份,开展相应侦查工作。
【江苏·南京】33 路公交车上,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向记者示范:他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酒精装进拎袋,随后走上公交车,位于驾驶员右手边的检测终端车危仪立即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据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检查危险品主要靠人防,凭借驾驶员的经验,现在有了科技手段,乘客安全更有了保障。”江南公交公司安保部副部长陶杰说。
【山东·青岛】一辆新上路的纯电动公交车驶进车站,记者拿来提前准备好的一小瓶汽油,经过车危仪时,“嘀嘀嘀……”仪器发出急促的蜂鸣声,车厢前部的一排指示灯不停闪烁,并在驾驶员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紧急警报的字样。
我国城市公交的多元化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安全问题的升级,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防范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在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手段上,充分借助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来加强公交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以及应急建设等,无疑是更有效更标本兼治的方法。因此,类似以上借助车危仪提前预警主动防护的情形,正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中。
车危仪是什么?车危仪是由福建美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营自动化”)研发的一款易燃易爆油气体分子检测仪。一旦有乘客携带汽油、酒精、松香水、油漆等违禁品上车,散发到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分子就会被仪器捕捉到,进而发出急促的警报蜂鸣声。同时,车危仪还会根据危险等级向驾驶员提供处理建议。
从最初研发到第三代车危仪诞生,美营自动化一路走来有着怎样的研发故事?站在主动安全角度,美营自动化又是如何与各方力量融合共进,借助科技力量做好主动智能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近期,本刊记者对美营自动化董事长董斌进行了一次专访。
将危险挡在车门之外
安装在青岛温馨巴士上的车危仪
不少公交车站也配备了车危仪
谈及创办美营自动化的初心,创始人董斌表示,美营自动化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做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的推动者。他分析说,目前各大城市的公交车站并没有安检,仅靠驾驶员进行督促监督无法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地铁、高铁、汽车站虽然有安检,但是对易燃油气类产品并不能做到精准检测,“比如把汽油、酒精等易燃类危险品倒入塑料袋中,再放入衣物毛巾等进行味道的吸附,安检就无法检测出来”。
车危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车厢内气体监测单元,一个是监测终端。监测单元内置气体感应传感器,负责采集车厢内气体信息,若厢内气体中易燃易爆气体含量超过当前设定阈值,该装置通过WIFI 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测终端,蜂鸣器声音报警提醒司机;监测终端采用彩色TFT 液晶人机交互界面,可显示信息检测单元传输过来的报警信息,确定报警所在位置。
当时还有一件事让董斌在痛心之余,愈发坚定地走上公交主动安全的研发之路:2013年6月7日,厦门BRT公交车上的那场纵火案,在不幸遇难的人当中就有董斌的一位朋友。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也为了保障更多人安全出行,董斌下定决心要用科技手段守住公交运营的安全关。
回忆创业之初,董斌感慨地说,福建设交通厅给予了他们很多宝贵的建议。“一定要把危险品挡在车门之外,只有这样,研发出来的产品才会有人使用。”秉持这样的理念,董斌和他的团队主动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福州大学、福建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工程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经过不懈努力,共同研发出了第一代车危仪。
据介绍,车危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车厢内气体监测单元,一个是监测终端。监测单元内置气体感应传感器,负责采集车厢内气体信息,若厢内气体中易燃易爆气体含量超过当前设定阈值,该装置通过WIFI 发送报警信息给监测终端,蜂鸣器声音报警提醒司机;监测终端采用彩色TFT液晶人机交互界面,可显示信息检测单元传输过来的报警信息,确定报警所在位置。
记者了解到,车危仪的报警系统分为三级,每个级别的报警声不同:一级报警主要提醒驾驶员有异常气味;二级报警为连续报警声,这时驾驶员就需要对乘客的行李进行开包检查;三级报警的声音会更加急促,说明车厢内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已经达到了一定浓度,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燃。
监控系统对上车人员进行人脸抓拍,并通过独创的车继网技术,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所有信息自动与监控中心联动,实现控制中心对检测结果的远程跟踪
“我们的技术人员曾经做过现场测试,拿一瓶白酒上车,听到的一般是一级报警声,证明这个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并不是很高。如果换成一瓶75%的酒精上车,将瓶盖拧松,瓶身一旦有酒精外溢出来,车危仪就会发出三级警报。三级报警说明浓度相当高,一点明火会爆燃,驾驶员需要立即寻找危险品来源,必要时拨打110报警。”董斌解释道。
第一代车危仪问世后,其监测精度达100PPM,通俗地说,就是1 立方米的易燃易爆气体稀释到1 万立方米的容器中,车危仪依然可以检测到。“只要乘客携带的易燃易爆品在检测仪1.5 米范围内,哪怕是装在行李内,都能实现报警。”董斌补充说。
2015年6月,第一代车危仪在福州闽运公交310 线路上试用。不仅填补了国内通过气体分子检测易燃易爆品的空白,还在福建省交通厅立了项,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美营自动化以“车危仪”为创新入口,深耕不辍,如今所拥有的国家专利已达30 多个。
董斌表示,美营自动化的使命是——安全出行、平安回家,就是让每一位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都能安全回家。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安全,未来他将和他的团队一起,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继续保障出行安全,始终如一地坚持将企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安全、国家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断迭代的“车危仪”
尽管第一代车危仪投入使用后社会反响良好,董斌和他的团队却并未停下研发的脚步,经过不断改进和调整,第二代、第三代车危仪陆续问世。董斌表示,第三代车危仪不仅在检测精度、安装便捷、外观设计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还扩展到车继网、VSD视频技术等多项高新专利技术。
“一旦车危仪发现状况,仪器将自动通过无线网络将报警信息发送到操作界面,显示危险等级,报警情况及向司机提供处理建议,高危等级下系统会自动将报警信息推送至控制中心,甚至提示司机和乘客启动公交车玻璃自爆系统,第一时间疏散人员,以保障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董斌说。
凭借人机互动、数据共享等技术,车危仪充分实现了防患未然、应急处置、事后取证的功能,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誉和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车危仪的检测精度等于0.01PPM,这意味着,其对易燃易爆危险气体分子的敏感度更高,防范力度更大,也给乘坐带有车危仪公交车的乘客带来更加安全、安心的出行体验。
除了对可疑气体进行实时报警,车危仪系统还会对上车人员进行人脸抓拍,并通过独创的车继网技术,将公交车运营期间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所有信息自动与监控中心联动,实现控制中心对检测结果的远程跟踪。同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VSD 视频数据平台检索系统会进行自动检索和比对,如果此人是在逃嫌疑人员或者是社会重点管控人员,车危仪的控制终端会将可疑人员图片、视频、公交车位置等相关信息发送到公安监控报警平台,有助于第一时间捕获警情。
更多的积极尝试
凭借人机互动、数据共享等技术,车危仪充分实现了防患未然、应急处置、事后取证的功能,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誉和认可。
自从今年3月,南京公交集团在少量公交车上配备车危仪后,因为监测效果好,南京公交集团打算更大面积地投用车危仪来监测易燃易爆危险品,以有效保证公交车的运行安全。江南公司集团安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车危仪配备后,还规避了乘客和驾驶员间不必要的矛盾。“平时,驾驶员没有权力检查乘客所带的行李物品,所以也无法了解乘客是否携带了违禁品上车,现在有了这个设备,一有危险品它就会报警,驾驶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包检查,方便快捷,还让行车变得更安全。”
在贵阳,美营自动化与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联合研发的易燃物品智能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还荣获公安厅“科技创新三等奖”,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此外,美营自动化还参加了全国首届青运会,成为“2016年全国青运会特许安防产品”;与广州地铁合作,配备更多的车危仪辅助地铁的安全运行;联合公安部起草《公共场所易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国家标准;2018年,车危仪还被应用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
从2012年创办至今,美营自动化已走过七年发展之路。七年来,美营自动化在陈冲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打造了一支由30 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4 人,研究生30 人,并建立起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七年来,车危仪的每一次更迭升级,也见证了这家年轻的科技公司的活力和创造力。
“美营自动化的使命是——安全出行、平安回家,就是让每一位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都能安全回家。”董斌说。他表示,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安全,未来他将和他的团队一起,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保障出行安全,将企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安全、国家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