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治理难题,网约车监管“量身定制”

2019-04-22娟子

运输经理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量身网约业态

文/娟子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平台经济的崛起,从电商平台到打车平台,再到支付平台……平台类型越来越丰富,并逐步由一种商业现象发展为一种经济形态。作为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典型代表,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因其弥补了传统运输的空白和不足,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快捷、便利的运输服务方式而迅速兴起,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

8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探索适应新业态特点、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监管办法,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新业态监管需“量身定制”

“交通运输新业态近几年发展迅速,每天网约车的订单量是2000 万单,按照一辆车平均搭载1.5 人来测算,相当于网约车一天要解决近3000 万人的出行,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

平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难题,比如网约车安全问题、共享单车停放乱象等,行业部门在监管的同时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新业态需要量身定制监管方式,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蔡团结指出。他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乘客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发展、包容审慎”的发展原则,结合平台经济“一点接入,全网运行”的特点,继续深化改革,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制度,促进和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副司长韦犁则指出,很多互联网经济出现的问题,不但中国没有定论,全世界也没有定论,比如,数据的归属问题、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这些并没有在法律和理论的层面上探索清楚。所以对这些新的业态,一定要持审慎包容的态度。

针对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蔡团结表示,这一政策对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等平台经济的规范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网约车准入条件,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督促地方全面评估网约车政策的落实情况,指导各地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打破“玻璃门”和“旋转门”,为平台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落实平台公司的主体责任,严守行业安全稳定的底线。营造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统筹平衡新老业态的关系,寻求最大公约数。

量身定制交通运输新业态监管模式,促进和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蔡团结还强调,将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实现数字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夯实监管责任,坚决打击非法营运,确保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最终要保障老百姓出行的安全、便捷。

信用监管成关键

蔡团结表示,信用监管对新业态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解释说,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善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领域信用体系,健全新业态的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管理,推进信用记录的共享应用,通过信用体系规范平台经济经营者和参与者的行为。

对此,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孙伟也强调,平台经济的监管要以信用为基础,特别是要支持和引导平台加强内部信用建设。

“支持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新生态平台在内部建立健全身份认证、双向评价、信用管理等机制,鼓励平台根据信用状况,对经营者实施差别化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孙伟表示。

据介绍,在协同监管机制、网约车管理顶层设计,以及汽车分时租赁的监管制度设计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建设方面,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开展了有关工作。对于下一步计划,蔡团结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指导各地细化工作举措,为交通运输新业态量身定制监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严守安全稳定底线,确保政策取得实效,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量身网约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量身定制的美颜霜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全适配镜框技术 量身定制的舒适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