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的姑息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2019-04-20徐蓉
徐 蓉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姑息医学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118)
胃癌属于恶性肿瘤,其早期的临床症状相对隐匿,大部分在确诊的时候是晚期。患者的食欲会降低且伴有上腹疼痛的症状[1]。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其心理应激反应十分明显,加之病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不良心理问题。要想确保晚期胃癌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改善,并不断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死亡教育作为基础,采取姑息性护理干预措施,展开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50.34±3.2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50.22±3.25)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性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死亡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姑息性护理模式。
死亡理论知识教育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借助纪录片的播放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应的事例,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认知死亡,掌握死亡的内涵与意义,帮助患者敞开心扉。在具体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演示文稿亦或是图像宣传,同样可以利用讨论的方法开展。对患者进行积极地鼓励,有效地引导患者讲述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2]。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参与活动,切实感受平静的生活,积极调动社会的支持,使患者在生命尽头仍然可以感受关怀。
在姑息性护理的过程中:①心理护理,因晚期胃癌患者受经济负担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和患者与有效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借助肢体动作获得患者的认可,切实找出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采取必要的指导方式,以保证不良情绪得以消除[3]。②疼痛护理,姑息性护理的重点就是疼痛的消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的止痛知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有效评估,并且和患者进行沟通,更加客观地评价患者疼痛感,确保患者能够和主治医生相互配合,不断优化自身的生活质量。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心理与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研究的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指标评分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分析发现,SAS评分与SD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了解到,实验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 论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因治疗没有希望,加之癌痛的折磨,直接增加了治疗的费用,且经常产生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存在部分患者轻生而不配合治疗[4]。为了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治疗的信心不断增加,更好地延续生命,所以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以死亡教育为基础采取姑息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远远优于对照组的基础性护理措施效果,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基于死亡教育的姑息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改进不良情绪并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