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9-04-19李必妙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整本书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正式课程化,对很多学生甚至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里,将讨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的角色定位,包括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方向的掌舵者、阅读方法的指导者、深入阅读的引领者、阅读进程的推动者等等。

关键词:整本书 经典名著 课外阅读 角色定位

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不理想[1],而到了高中阶段,离理想就更远[2]。可以说,课外阅读对学业任务重的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奢侈”,甚至是负担。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指有价值的“整本书阅读”,尤其是具有“高值化”的经典名著[3]的阅读,因为这种阅读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4],是一种真正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的阅读[5],而不是指阅读那些通俗作品[6]和“短暂易逝”[7]乃至具有“潜在负价值”的流行性读物[8],更不是指那些浮光掠影的“网络阅读”[9],因为这种被一些专家视为是“不仅摧毁了阅读,还摧毁了教育本身”的阅读[10],在当今青少年中已经是泛滥成灾了。

不过,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原本属于“隐性课程”的课外阅读变成了并非无关痛痒的“显性课程”[11],并且作为课程化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还被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显然,面对这种新变化,教师已不能“吃老本”,不能靠“既有的只针对单篇课文教学所设计出来的那一套”[12],而应该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措施。下面,将讨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做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在“高考‘指挥棒不可避免地左右着语文教学体系”[13]的背景下,高中生“学以致考”的想法相当普遍,将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当作兴趣的可谓少之又少。而在新的形势下,笔者以为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动机或兴趣并非难事。首先得让学生明白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非只有“培植精神、拓宽视野和塑造人格”[14],从应考角度看,它也是“实用”的——为了提高成绩,它是一件必须且马上去做的事。新版课程标准已经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且明确要求必须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中。即是说,从大方向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极其重要。而直观地看,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阅读量有增无减,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除去字数最少的选考题,全卷约7309字,2017年取消选考模式后,为8042字,而2018年为9015字。考生如要在考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阅读方面做到“快”且“准”。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就得有浩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15]。从这一角度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明显“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16]。

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应考动机后,自然就会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了。而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对整本书阅读感兴趣,则有赖于老师的进一步激发。激发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价值激发法、故事激发法、时尚激发法等等[17],而无论用哪一种,都是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确保整本书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做学生阅读方向的掌舵者

“开卷”并非都“有益”,它就像交朋友。尽管现今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学生的课外时间毕竟有限,且不少沉浸于有“种种负面影响”的“网络、手机、电视等现当代媒体”中[18]。因此,教师要掌好整本书阅读的舵。首先是要帮学生选好书,选那些值得去读且他们愿意去读的书。

有一个正确的读书方向后,就是路该怎么走的问题了。教师要“在首思尾”,在“阅读先行”[19]及充分研究的前提下,明确阅读材料的学习价值,并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样两个现实:一是不同年级不同区域的学情不同;二是不同文本类别的特点不同。学情不同,阅读的难易等就会不同。而不同的文本类别,教学价值和读法也会有所不同。

三.做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者

阅读整本书时,应该有好的方法支撑。而大多数高中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不足,阅读时盲目且低效,这就需要老师做更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了。

整本书阅读,在第一遍阅读时宜通读,做到整体把握即可。整体通读一本书后,第二遍阅读就是精读研读了,也就是带着问题或任务对书中某些文段做重点阅读研究。第三遍是回头读,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与喜好来做选择。

另外,正如前述,不同文类的读法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不同的文本”的方法与技巧[20]。

四.做学生深入阅读的引领者

由于整本書尤其是经典名著不仅“体量大”,而且它的“精髓并非是自然而然地向读者敞开”,所以,教师要通过专业引领来帮助学生领略它的“奥妙之处”[21]。也就是说,不管采用的是怎样的阅读模式、研讨模式,在放手让学生干的同时,还要竭力改变学生“从‘平面上看问题”的习惯[22],充当深入阅读的引领者,或适时地“旁敲侧击”;或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或补充信息,深化理解;等等。

此外,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吸取其精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帮助他们辨识文本的不足或糟粕,如《谈美书简》中的“时代局限性”[23]、“学理性缺失”[24]和《红楼梦》中的“色空”思想等。

五.做学生阅读进程的推动者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没有一定外在力量的“干预”,多数高中生难以按时按质完成。为确保阅读顺利进行,教师就要同时扮演好阅读进程推动者的角色。

在每个阅读阶段,都应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并为其安排好计划。这个计划可以由老师提出建议,学生自行安排。同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跟进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课内方面,可在适当时候开设阅读指导课、专题讨论课,阅读成果展示课等,还可以每周进行两到三次课前五分钟的阅读交流活动,以此让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课外方面,教师应随时关心学生阅读情况,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和老师在一起“同读一本书”[25]!除此之外,可建立阅读交流群,也可开启家校阅读联动模式,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26]。

总之,激发者、掌舵者、指导者、引领者、推动者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应该有的角色定位。这样的定位意味着教师必须以“多读书”为根基[27],意味着教师会很辛苦,但反过来看,就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教师自身的素养“也与学生同样得到了发展”[28]。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

[2]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 (12):82-90.

[3]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4]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3):27.

[5]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5-99.

[6]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2-18.

[7]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2):24.

[8]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6):35-41.

[9]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7.

[10](韩)高荣成.极致阅读手册[M].朱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218.

[11]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12]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

[13]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5):29.

[14]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6.

[15]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

[16]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7.

[17]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18]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19]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60.

[20](英)尼尔·麦考.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第二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指南[M].苏新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1]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22]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報(社会科学),2000(03):40.

[23]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0-13.

[24]郑惠生.《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1-16.

[25]黄袭晓.以同读一本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9(02).

[26]黄立荣.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家校良性互动[J].文学教育(上),2019(02).

[27]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28]陈宝红.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0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YQJK345,项目负责人:陈宝红)

(作者介绍:李必妙,广东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整本书课外阅读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