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三种课型教学新思考

2019-04-19汪洋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

摘 要:文章对初中整本书阅读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不相同。起始课重在激发兴趣,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读中活动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方法策略要有明确指向性;读后汇报课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点拨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三种课型;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汪洋梅,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学教师。(江苏 昆山 21530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46-02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统编教材的全面发行,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词汇,在中国古代,不论是官方学府还是私塾,教授的大都是整本书。今天重提它,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回归,这一实践或许能为解决语文教育正面临的问题提供启发。相对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更复杂。因此,没有指导的整本书阅读将是盲目、低效的。

随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日渐深入,整本书阅读课程化逐渐成为共识,教师不能再把它当作课后可有可无的点缀。但是,将整本书阅读引入课程非常困难,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讲解,而是在自身认真阅读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课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整本书阅读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读前指导、读中指导、读后指导。在三个不同阶段,指导的侧重点不同。

一、起始课导读指导:激发兴趣是第一位

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很多,并且其影响很大。比如“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不过学生真实阅读现状并不可观:除了对《西游记》感兴趣,很多学生对其他几部都不熟悉。但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经久不衰,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价值。对待经典,断不能急功近利地肢解,简单粗暴地读故事梗概。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最首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经常被提及,但激发兴趣的方式不能泛泛而谈、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发方式,而且激趣手段要多样、具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找到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提升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期待”。以《水浒传》为例,大部头、半文言,同时夹杂大量诗词韵文,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基于此,在起始课导读中,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剧透”和“精彩预告”,用学生所熟悉的风格来“卖关子”“吊胃口”,增强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如第2回精彩预告:“中国足坛第一人,实力炫技凌空一脚,从此一个市井流氓成功逆袭高太尉。这个人是谁呢?”第3回:“鲁提辖VS镇关西,结果如何呢?敬请期待拳王的诞生。”第4回:“有一个和尚,他喝酒、吃肉,还把五台山搅得天翻地覆,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第16回:“衰神附体的杨志,上一次丢了花石纲,这次又丢失朝廷什么宝物呢?”第21回:“身背一麻袋‘好人卡的‘活雷锋宋江,居然杀人了!到底是为何呢?”第43回:“前面武松打死一只老虎,声名远扬;而本回李逵打死四只老虎,结果却截然不同。”当然,不必把所有回目都一一预告,学生只要对其中几个问题感兴趣,老师即使不说,他也会想知道“这个故事前面发生了什么”“结局如何”等。推进阅读时,仍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继续阅读,仍以《水浒传》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梁山泊举行运动会,你会推荐哪些好汉参加什么项目?(预设运动项目有举重、马拉松、游泳、跳高、跳远、射箭、相扑)推荐理由是什么?设计一张梁山泊运动会报名表。”

二、读中活动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有明确指向性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包括精读、略读、跳读、圈点、批注等,教师也经常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习运用这些方法。但实际上,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问题指向,教师单纯讲方法意义不大,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他們认为的“重要的地方”也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盲目、杂乱、随便圈画。

读中活动可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实施,教师在大方向上设计几个能够围绕整本书核心的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汇报成果。而教师的任务就是精心设计与专题内容相关的活动形式,学生通过有明确指向的问题和有针对性的活动,自主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这里以《水浒传》读中活动教学中两个专题为例:

1. 专题一:水浒人物谱。

任务1:仿照示例给的水浒英雄卡,选择你印象深刻的好汉,为他也设计一张英雄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4张。

方法指导:“人物小传”主要训练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完成“天罡”“职位”“武器”等项目,学生能有意识地跳读、筛选关键信息;“攻击力”“防御力”等引导学生将人物武力、战绩、主要事件联系起来;而图片,一方面调动学生画画兴趣,一方面帮助学生抓住该人物的突出特点。

任务2:说书表演的准备。

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水浒人物,围绕他(她)的经历、主要事件、武艺、性格特点等方面,认真撰写“说书”稿,为说书表演做准备。

方法指导:学生在撰写说书底稿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主要事件进行精读的过程。学生有目的性地去检索目录、梳理该人物的经历、筛选勾连信息、整合概括信息,能够理解情节内容,加深印象。

2. 专题二:树立正确的“好汉观”。

辩论会筹备(辩题:宋江是真英雄吗?)

方法指导:这一活动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和深入思考。不管正方还是反方,辩论会的妙处就是能把学生的脑、手、口都充分调动起来。在筹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梳理人物主要经历和事件,一遍遍精读相关情节和筛选搜集事实论据,还要提炼、归纳、概括、整合、总结信息,更要灵活转变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总之,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向和目标,将方法恰到好处地渗入到阅读和探究中,而不是割裂开来单纯讲阅读方法。

三、读后汇报课指导:培养批判性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社会属性增强,思维体系逐渐得到发展。在这个阶段,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非常必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起始课侧重激发兴趣,让学生能“读下去”;在此基础上,提升阅读坡度,使学生“读进去”,产生情感共鸣;最后更深一层次,要“读出来”,要求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升华,而不是陷在故事情节中出不来,做别人思想的奴隶。

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汇报课的“树立正确好汉观”这一专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其中一个话题是“金圣叹对武松评价非常高,称其‘天人、‘上上人,但有学者评价武松‘只是半个好汉,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人物,既要看到武松的过人之处,又要同时看到武松冷酷、滥杀无辜的一面,包括对“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不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这个问题的探讨。另外一个活动,“宋江是不是真英雄”的辩论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学会用事实说话,从多个角度、多个立场出发评价人物。这场辩论会的意义不在于哪一方能够获胜,而是正反双方的不同观点能够为彼此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空间。“差异”产生“价值”,在辩论双方的争论中,学生才会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教师需不断尝试、实践。在此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备课、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而不是一进入文本就想着这本书思想内容是什么、结构层次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赵卫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思考[J].汉字文化,2018,(7):70-71.

[2] 彭雯.让语文课“动”起来——《琵琶行》教学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716.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
强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慕课风暴下“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对策
景观设计发展思考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有关小学蒙语文授课的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