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戏曲传承发展之路的思考

2019-04-19程宇豪

新闻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融合发展

程宇豪

【关键词】网络媒体;戏曲传播;融合发展

当前,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打破了戏曲传播的“壁垒”及“界限”,让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接触并了解戏曲,初步彰显出戏曲应有的张力和感染力,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戏曲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由于网络传播与戏曲传播两者在创作、承载和传播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在很多方面需要相互包容,相互磨合,促进融媒体时代的戏典传播。

一、“引”社会资本,推动戏曲传播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它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优秀传统艺术,蕴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是历代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宝藏。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具有互动性,跨时空限制、海量性及融媒体传播等特征。它的出现和应用为戏曲艺术传播及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新环境、新方式,拓展了新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当下我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仅靠培养研究戏曲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的演员演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培养喜爱戏曲的受众,普及戏曲文化知识,营造良好氛围。虽然我国的一些戏曲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但“据统计,1983年中国地方戏有374个,到了2012年减少到286个,常演的只有1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消亡速度惊人”。传统戏曲要传承、保护和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近五年来,戏曲传承和保护的研究项目始终被国家社科基金列为重点项目给予鼓励与扶持,国家艺术基金共资助戏曲项目681项,资助资金约8.96亿元,资助项目类型已经涵盖到大型戏曲剧目创作、小戏曲创作、戏曲传播交流推广、戏曲人才培养、青年编剧人才创作以及相关传承与保护研究方面,其中有不少项目就是探索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传播戏曲等传统艺术。2018年度国家资助光明网的“优秀戏曲作品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项目,就是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创新戏曲传播渠道,搭建戏曲展示新平台的有益实践。

(二)国家战略统筹规划

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传播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认真履行中央媒体责任担当,支持配合国家5G发展战略,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合作,共同签署了《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开建。5G网络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性生产要素,能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促进全产业链全面升级,将有力地推动技术与艺术融合、表演与创作融合、戏曲与VR融合。

(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国务院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以及一系列大规模减税降费税收优惠政策,从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勵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核心问题,为社会资本进驻赢得了好机会,让好项目真正以市场化方式去运作,在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好的跨界产品来服务百姓。

为此,更需要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鼓与呼,鼓励并引导社会产业资本向文化产业集聚,让更多企业和精英人士关注、投资开发戏曲文化产业,挖掘戏曲文化价值,让优秀的戏曲文化“活”起来,引发社会关注,以此推动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安徽广电集团与安徽演艺集团联合打造在全国首创推出的“有戏安徽”专区,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具有公益惠民性质的文化品牌项目,它通过“剧场+电视+网络+手机”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传播模式,不仅可以让观众在剧场中看戏,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络平台、电视平台等在线方式观看演出的现场直播,这种打破观看演出时空限制的新方式,为有效传播传统戏曲艺术开辟了新空间。

二、“聚”创新创业,打造戏曲传播品牌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戏曲要传承发展下去,必须要让年轻人成为戏曲艺术的忠实粉丝。为此,在传统戏曲与网络直播的融合发展中,面对传统戏曲观众流失且年龄结构老化、影响力降低、传播方式滞后等传统戏曲艺术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我们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因依附网络而改变自身的精神内核,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让传统戏曲文化更好地吸收数字基因,这才能够保证传统戏曲在新媒体环境下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行稳致远,守正创新,有“融”乃强。

(一)筑牢戏曲传播文化根基

我国传统戏曲主要是由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多种不同艺术综合形成的,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近代京剧及地方戏,戏曲角色主要分生、旦、净、末、丑等,是现场互动感极强的剧场艺术。传统戏曲在拥抱网络的同时,不能丢掉自己的根和魂,创新是手段,传承是根本。所有虚拟现实VR创作都要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尊崇的态度上,用现代科技来呈现戏曲,一定要遵循戏曲的知性思维和戏曲文化的独特呈现形式。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实质上是对剧种的传承发展。应该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其根本动力依然来自于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它的传承和发展,应该是沿着固有的轨道提速,戏改有律,当依律而行。戏曲的“律”就是行当与程式,在当下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恢复传统剧目比新编现代戏更加重要。戏曲的艺术特殊性就在于许多技巧与绝活以及诸多行当与表现程式等,戏曲已固有的程式化、表演的程式化和类型化都是以一个又一个剧目为依托的,只要恪守这两大规制,无论怎样去创新,都在理中。当今的戏曲发展必须“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才能始终保持艺术生长的充沛活力,我们应该努力去提领,用高雅的艺术去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准。

(二)重在戏曲传播方式创新

戏曲传播方式的创新对于在剧场演出的戏曲来说是一场文化产业生态更新。所以,在丰富剧作内容的同时,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在呈现形式、内容上有所创新,更要在传播方式上有所创新。戏曲的传播与发展要遵循潜移默化、内容为王、深度转化、链条传播、统一运营的现代传播规律、形成机制和规模,注重市场推广和效果,而并不是简单复制戏曲历史水平的艺术状态和语言的碎片,更不能以避免其“消亡”来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戏曲传播方式要多元化,中国戏曲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围绕戏曲这一独特的文化产品要创造出有时代气息的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链,如可先创造专题,由浅入深,至完整内容全套上传可供网络欣赏下载的经典作品;参照传统戏曲节目中的折子戏、微折子、折中折等制作浓缩精华的短戏;设计戏曲名家所扮演的角色玩偶、道具模型、剪纸画等衍生产品;与动漫结合设计动画片以及网络游戏;经典曲目借助于比较成熟和当红的节目进行软性话题植入;戏曲名家上节目增加粉絲的关注度等,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戏曲精品,传播戏曲文化精神,用朝气蓬勃的网络媒介气息和动感时尚的元素来有效扩大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使传统戏曲得到健康发展。

(三)打造戏曲传播品牌效应

戏曲艺术也有品牌,金牌编剧和导演、优秀的剧目、受观众喜爱的演员都是戏曲品牌。目前,振兴戏曲影响力的关键要强化演员内功,加强表演人培养,推出戏曲新人,扶持剧团发展,打造精品剧目,但传承戏曲文化不仅是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潮流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所以说,戏曲艺术品牌不但要传承,更要传播,要借力于各级政府按国家标准建设的县级融媒体平台,实行资源的融合汇聚、融合生产、融合发布,实现跨媒体、跨平台、跨领域的合作传播,开创戏曲与媒体传播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如“全国戏曲广播联盟”由安徽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发起成立,是国内唯一一个跨区域的戏曲协作传播平台,覆盖人口已达数亿,让传统戏曲通过网络和广播走进全国的千家万户。

三、“补”市场缺位,共享融合发展成果

目前我国文化领域在传统戏曲传承上最为缺乏的是优质传播渠道。正在推进中的传统戏曲与网络直播融合,既能拓宽戏曲传播渠道,又能丰富网络直播内容。有鉴于此,戏曲表演艺术应与现代科技技术有机融合、与虚拟现实VR新产业良性互动,以此打通戏曲与市场的壁垒,让需求和供给实现精准对接,通过拓宽网络直播内容提升网络直播文化内涵,为文化产业提供盈利渠道,让社会共享融合发展的成果。

(一)建设好戏曲数据库

融媒体时代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和内容的兼容,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手段可以对我国戏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理和归纳,将优秀的戏曲作品制作成数据资源库,供大众在网络上在线欣赏或下载。但将戏曲文化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有着多元而丰富的种族审美、地域差异、时代风尚及艺术风格等特点,戏曲所涉及的种类、角色、舞台呈现等方面的信息量数据庞大。采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就是将繁琐难懂的信息以最简易有效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把看不见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视觉内容,让受众获得更多的优质体验,实现信息的搜索、过滤、整理和呈现,并使其清晰且能有效传播的。通过构建强大的网络戏曲数据资源库,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戏曲的数字化保护,加强资源共享。在大力发展戏曲信息可视化设计时,要注意体现戏曲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要在保留戏曲文化信息原意不变的基础上体现出当代设计特色,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

(二)推进“两术”融合发展

网络艺术与戏曲艺术融合至关重要,只有“两术”融合发展,才能推动戏曲内容的创新。新媒体发展前,我国戏曲传承涉及三个领域,艺术团体、戏曲人,教学研究机构、理论研究专家,新媒体传播平台,三方往往各自为政。而随着融媒体时代到来,更需要三方加强合作、交流、融合,也只有三方携手共建形成合力,才能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取得共赢。网络直播平台比起传统的舞台演出或电视转播,具有更为独到的优势,能够实现戏曲传播的双向互动,可以发挥网络传播容量大、可互动的优势,将观众和演员互动嵌入传播环节,开通点播回播、点赞打赏、弹幕评论等功能,配套安排戏曲知识、戏曲评论、剧目解析等相关精彩内容,拓展和丰富受众观看体验,真正打通传统戏曲从剧场走进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剧场演出“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事实证明,网络直播平台不仅能为传统戏曲艺术注入活力,而且还能为戏曲作品、戏曲演员提供跨地域表演的舞台,强强联合必将推动传统戏曲传承传播,加快推进艺术与技术“两术”融合发展。

(三)打造跨界协作平台

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不仅节约了观众欣赏戏曲的时间成本,而且还突破了受众地域限制。目前大部分所谓的VR视频实际上是全景视频,没有3D沉浸感,观众所看到的VR画面会有粗糙感,主要是因为网速不够快,这也是目前虚拟现实VR技术推广最大的瓶颈之一,制约着行业的长期发展。随着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推进,5G技术与4K、8K、VR等超高清视频结合,势必会给视频内容的采、编、播、传等各个环节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以“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为主要特征的5G技术,为超高清视频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将有效促进数字内容制作、分发、呈现的全产业链升级。今年央视戏曲春晚首次进行了4K超高清直播,实现了5G网络与VR技术全面创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听盛宴。但如果说已经开播的4K超高清频道给我们带来了视听新体验,那么“4K+5G+AI”的媒体与戏曲创新融合必将在媒体重组、表演升级、非现场性、虚拟角色等方面为戏曲传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戏曲艺术与媒体融合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深挖戏曲文化价值内涵,发挥媒体融合的科技优势,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此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天然川.地方戏曲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以“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为例[J].新闻世界,2018(09):45-47.

[2]曹流芳.黄梅戏网站的传播特性及发展路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

[3]董雨萱,谢竹,葛伟.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戏曲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新媒体研究,2018(19):26-30.

[4]陆蓓.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之家,2015(14):23.

[5]艾芳.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戏曲艺术[J].俪人:教师,2015(18):177.

(作者: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融合发展
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