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版面语言传达编辑思想

2019-04-19

新闻世界 2019年4期

黄 蔚

【关键词】版面语言;版面意识;编辑思想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新闻无处不在,阅读随时进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愈发式微。2019年伊始,《人民日报》进行了新一轮改版,全彩印刷成为此次改版的醒目标志之一。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的主动回应。如何吸引读者,如何让报纸更好看,如何让报纸更加“言之有物”,笔者结合工作学习实际,谈谈对版面语言运用、丰富报纸版面、表达编辑意图的一些思考。

一、版面语言展现形式美,塑造报纸风格

“所谓的版面语言,就是编辑对稿件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以恰当的稿件布局、版面形式、标题制作、字号处理,以及运用线条和图片等综合性的表现方式,表达新闻的价值。”[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版面语言是编辑手中的一把“利器”,经过合理的选择、使用,最终通过报纸向读者传递出真实而有吸引力的信息。而读者翻阅一份报纸时,第一时间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编辑“处心积虑”巧妙设计的结果。

报纸的版面编排属于平面设计,由字号、色彩、线条、图片等元素共同作用,构建报纸的形式美,造就报纸独特的风格。

不同的报纸会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版面语言描绘出不同的报纸风格。譬如,《北京青年报》曾经以“浓眉大眼”的风格独树一帜,大幅图片的大胆使用、浓黑粗重的标题字体,版面大开大合;而《钱江晚报》则属于“眉清目秀”的风格,大片的留白、浅灰色线条的勾描,整个版面通透清爽;再如《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版面,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晚报风格,文字板块之间曲折变化、穿插咬合,经典的版式令人有怀旧之感……正是由于各家报纸拥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在纸媒遭遇“寒冬”的时代,仍会拥有忠实的读者。

具体来说,报纸版面上的图片大小,文字内容、字体、字号,线条的粗细,以及底纹颜色的深浅等,都属于非常直观、能被读者直接感知到的信息,因此这些版面语言从表现形式上可以称之为显性语言。版面显性语言“一目了然”很容易被读者察觉,而报纸编辑通过对这类版面语言的灵活使用,往往会让版式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同时,编辑在长期的编排过程中,如果始终坚持同一种版面语言的安排模式,也可以形成独特的版面风格,令读者印象深刻。笔者在接手《皖东晨刊》副刊类的“老有所乐”版面时,该版面在上一位编辑手中,已经形成灵活多变、疏朗写意的版面风格。因此,为了在继续保留之前风格的同时又能表现自己的想法,笔者颇费了一些心思。和版面之间经过近一年的磨合,从开始对原版面的复制、模仿,到逐渐摸索通过取消线条形成大面积的留白,设定标题空间、字号大小,图片选取及色彩搭配等方法,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版面风格。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轻阅读时代已到来,现代的版面已经进入到更为直观的读图时代,读者对出版物的“颜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报纸版面编排过程中,编辑的个人审美观十分重要。这里所谓的“审美”,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其一,要有设计感。编辑应善于使用点、线、面的结合,而不能简单地对稿件进行堆砌。笔者在编排中常常把文字看作“点”,由字符带领在版面上延伸、布局,每一篇稿件形成一个“面”,再由每一篇稿件的集合,形成整个版面所要表达的主题。随后用线条或者留白,对版面进行划分,方便读者获取重要信息。其二,要善于使用图片。一个版面好不好看,图片是关键。然而,好的新闻图片的缺乏已是笔者所在编辑部门的常态。因此,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需要打开思路。不合格的图片坚决不用,或者用漫画的形式来代替,或者使用留白的方法。同时增加对稿件内容的背景补充,让其以链接的方式出现,这种方法可以令稿件内容更加完整。其三,要有色彩感。报纸的全彩印刷已经成为潮流,编辑在进行色彩搭配上需要谨慎,敢于用色但不能一味地堆积色彩。譬如,改版后的《人民日报》生态版整体风格大气雅致、婉约清新,版面的基本色调以浅蓝、灰绿、浅棕为主,色彩饱和度不高,同时纯装饰性元素也不多。这样的配色易于阅读,令读者赏心悦目。

二、版面语言展现内容美,强化报道深度

“版面语言的独特性形成了报纸形式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内容的独特性。”[2]无论在形式上作如何取舍,报纸出版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内容终究是取胜的关键。如何把新闻内容更好地呈现给读者,表达新闻的价值,版面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第26届中国新闻奖参与定评的13个新闻版面中,共有3家报纸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内容进行了报道。其中,《北京日报》要闻一版以强势的版面语言对该战略的规划纲要进行了突出报道。编辑运用图标准确示意,把重磅长篇新闻拆分得脉络清晰,再通过分类有序的布局,使版面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整体舒朗大气。《河北日报》要闻一版则以情感人,编辑选用了4个人在他乡的精彩小故事,表达了“京津冀共团圆”这一主题。同时运用了独特的版面设计元素,通过裁剪新闻图片,形成以“圆”为核心,整个版面加红色边框并饰以中国结及生肖图案,表现出欢乐祥和的团圆氛围。《北京晨报》A14-15版对该主题则使用了图表形式的解读,更便于读者提取信息、展开阅读。整个版面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色调统一,中心制图具有视觉冲击力。同一个主题,3家报纸运用了不同版面语言进行解读,最终展现出不同深度的报道内容。可见,在对重要稿件进行编排的过程中,编辑要有意识地选择版面语言让其“说话”,并传递新闻信息。

编辑对文字的掌控力同样会引导版面语言的走向。面对记者传来的稿件,编辑从标题的处理到内容的取舍,直至在版面上的最后呈现,都是在表达自己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判断和态度,这种隐性的版面语言正是对稿件评价的延伸和继续。版面隐性语言是相对于版面显性语言而言的,它在版面上的运用更加细微、精确,也更能表达新闻报道的深度。譬如,稿件重要程度可以通过在版面位置上的变化来显示;稿件之间的强弱对比可以展示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线条的粗细,底纹、色彩的变化也是一种暗示。版面隐性语言依赖于显性语言而存在,又反作用于显性语言,编辑要注重运用版面隐性语言传递信息,表达编辑意图,使读者能够接收文字、图片之外的信息,间接实现编读之间的沟通。 2018年8月底,滴滴恶性案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时至少有近十家都市类报纸用封面表达了对该事件的关注,而《钱江晚报》还凭借其封面上了当日微博的热搜榜。该封面并无醒目的大幅图片,而是白底黑字,用大号的粗黑字体和矩阵形式的文字布列,向滴滴公司“隔空喊话”,同时还推出了3个整版的专题报道,全面展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这种大胆的版式语言既体现了新闻的价值,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也表达了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

此外,编辑可以根据稿件的重要程度,对内容进行重组,运用线条、底纹、色彩等版面语言,让稿件之间得到组合与呼应,给读者以阅读提示。再以《人民日报》1月4日头版为例,除头条之外还有两条重要新闻,一是嫦娥四号实现月背软着陆并传回影像图,二是中国科考队成功进入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处区域。笔者发现,这两条同属于科技类新闻,在经过编辑归类组合后,使用蓝色边框及渐变铺底,统合进一个框架中。精心设计的标题,再加上图片的使用和模块式编排,对读者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三、准确使用版面语言,传达编辑思想

不同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来去迅速,报纸一经出版,就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编辑通过版面语言来告知读者版面中的重要信息,因此在进行版面编排时,一定要谨慎、准确,合理使用版面语言。2018年12月18日的《皖东晨刊》封面,因导读与图片之间的歧义产生了一些小小的争议。当日的封面照片内容是一处漂亮的城市公厕完成改造,图片很好地反映了滁州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导读的内容则为两节打假,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报纸出版后,有读者打来热线电话,提出导读与图片讲述的内容完全相反,容易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部门编前会上大家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认为虽然报道事实没有问题,但是在版面的安排上,编辑还应该更加慎重,减少版面歧义的发生,消除读者可能出现的过度解读。

版面语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统一,编辑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第27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类唯一的一等奖被《宁夏日报》获得,该版面为通版,主题聚焦了当年年度重大事件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整个版式在视觉上非常抢眼,编辑用线条和图片在版面上方组合出一只“眼”来突出主题,表现出精彩的创意;重头的开幕式稿件则以色彩、底纹以及粗黑的标题凸显,再配以里约奥运的特有元素,加上精心选择的其他配稿,让读者从视觉到文字两方面,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了解到电视转播背后的故事。

在版面编排过程中,编辑还需要有服务意识,运用版面语言方便读者找到有用信息。2019年2月20日的《皖东晨刊》4版头条新闻报道了城区即将新建一座桥梁,该桥梁的建设完成,将会极大方便滁州市民的道路通行。为丰富版面,也让读者对桥梁位置有直观了解,稿件配上了桥梁效果图。然而由于效果图还包括了相关连接线工程区域,导致新建桥梁淹没在图片里,于是编辑用红线在图片上圈出新建桥梁具体位置,以方便读者查找方位。

综上,报纸的版面语言应具有三项功能:第一,实用性,即内容充实,能够为读者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满足读者获得多元资讯的需求;第二,审美性,即编排美观大方,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功能性,即方便讀者清晰地阅读并获取信息。这三项功能同时也是衡量报纸版面编排质量的要素。编辑应学会使用版面语言,让其在形式与内容上得到统一,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新闻传递给读者。

注释:

[1]桑金兰.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

[2] 缪克构.略谈报纸的版面语言[J].新闻研究导刊,2012(07):56.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