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前瞻性预见护理方案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18谭向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前瞻性卧床预见性

谭向华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538021

骨科相关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术后制动及被动体位而长时间卧床,住院时间长,患者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康复环境,行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等手术治疗,则可引发疼痛、便秘、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以及坠落、钢板断裂等意外事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痛苦,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防止发生意外风险事件,临床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前瞻性预见性护理目的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提升住院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我院骨科患者构建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排除陈旧性骨折、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压疮病史、血栓病史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正确体位、观察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护理评估: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年龄、体重、健康史、身体健康状况、损伤情况、心理情况、手术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制定护理规则。

1.2.2 确定护理问题:(1)术后疼痛和卧床,导致焦虑、恐惧情绪。(2)肢体处于被动和不稳定局面,随时可能受到损伤。(3)因为缺少肢体功能锻炼,导致关节僵硬以及肌肉萎缩。(4)因为卧床时间长、局部肿胀,患者往往感到疼痛、发热、尿路感染、压疮、便秘、深静脉血栓。(5)因为手术创伤、营养不良,导致骨折愈合缓慢[2]。

1.2.3 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理状况等,维持好患者病房卫生整洁干净,加强消毒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多饮水,不低于1 000ml/d,促排尿,保持导管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咳嗽,严重时雾化治疗;禁烟禁酒;注意穿衣盖被保暖保暖,防止受寒引发感染;按时给予止痛药物;皮肤护理;将呼叫器、水杯等器具置于方便拿取的地方,使患者顺畅通过手术的急性期[3]。

1.2.4 心理护理:术后卧床时间长、局部疼痛等,使患者多有心理障碍,要关心、照顾、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介绍疾病相关治疗知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早期进入功能锻炼中,加快肢体恢复。

1.2.5 疼痛护理:(1)镇痛装置护理,观察是否伴随松动、脱落;是否伴随漏液,是否定时定量给药;留置管局部是否红肿,做好感染预防护理。(2)调整体位,在其骨突部位垫上一个软垫,缓解肌肉紧张度;通过按摩削弱紧张度;调整好绷带、夹板松紧,关注皮肤是否受压[4]。

1.2.6 风险护理:临床常见的意外风险事件包括:坠床、跌倒和烫伤。建立风险管控小组,分析骨科风险因素,制定具体护理措施,规范各类护理标识,确保颜色醒目,严格遵守佩戴手环制度;床上设置栏杆,防止跌落;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湿滑,避免摔倒[5]。

1.2.7 并发症护理:(1)泌尿系感染。女性患者尿道短,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卧床患者,膀胱收缩功能差,易发生尿潴留。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生理盐水和稀释碘伏清洗会阴部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给予膀胱冲洗2次/d,留置尿管者,每日更换引流袋,预防尿管脱落,记录尿液性质,开放尿管要定时,定期检查尿液[6]。(2)压疮。患者长期卧床,肢体缺乏运动,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肢体缺血缺氧,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帮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给予患者气垫床应用;保持床单、被褥、衣物干燥、清洁;避免暴力拉拽衣物、用品,损伤皮肤、肌肉组织;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早日康复。(3)便秘。患者卧床,运动量少,肠道蠕动慢,易发生腹胀和便秘。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以及富含纤维素植物,多饮水,定期排便,按摩脐周,热敷腹部,给予莫沙必利、果导片和麻仁软胶囊,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泄,保证大便通畅[7]。(4)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下肢丧失运动,血液回流较慢,身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关注其下肢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定时按摩腿部肌肉,下肢给予气压泵应用,促进血液循环,及早下地活动,抬高双下肢,进行肢体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8],并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

1.2.8 功能锻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给予被动活动四肢各个关节,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练习深呼吸、吹气球、有效咳痰,提高肺功能;锻炼膀胱收缩肌,提高排尿功能,预防尿路感染和尿潴留;进行主动四肢肌肉收缩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9]。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发症发生情况(感染、褥疮、便秘、静脉血栓)、风险事件(跌倒、坠床、烫伤、钢钉断裂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标准为本院自行制的调查问卷,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骨折患者大多为暴力创伤所致,患者伴随疼痛时,一般都伴随一定的组织损害,骨科术后伴随的常见并发症有疼痛、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会使得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对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尽早恢复,并且顺利度过术后急性时期[10]。前瞻性护理是指正确评估、预测医疗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是在医学理论、专业技能及临床实践基础上,构建临床常见问题,消除或减少潜在的治疗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效果[11]。二者结合有利于患者自愿采纳健康有利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依从性,良好的执行宣教内容,防止并发症及危险事件的发生。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前瞻性预见性护理预防及减少危险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出正确的护理风险评估,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2)由于骨折突然,疗程长,患者多存在不良心理,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严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促进后续治疗顺利开展。(3)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13],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增加饮水量,消毒尿道口外管及导尿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合理饮食,腹部热敷或按摩,减少便秘的发生;定时变换体位、及早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将难免发生的并发症转变成了可避免发生的并发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前瞻性预见性护理措施,形成一套规范化的体系,提高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肢体康复。

综上所述,应用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骨科患者采取术后疼痛预见性、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前瞻性卧床预见性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