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9-04-18马爱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种植体牙周炎牙周

马爱民

北京市崇文口腔医院修复科 100062

慢性牙周炎是指天然牙周围的支持组织受到破坏性炎症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周软组织的炎症和牙槽骨的吸收[1];慢性牙周炎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而且还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合理的对慢性牙周炎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口腔种植修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2],目前人们意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口腔种植逐步得到推广并应用,为进一步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本文特就此展开研究,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4例,女26例,年龄(59.3±2.3)岁,病程(5.1±2.5)个月。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调查前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对患者先行系统的牙周治疗, 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对患者的牙周袋进行冲洗,一般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冲洗完毕后嘱患者口服甲硝唑,0.2g/次,3次/d,口服2周,同时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2g/次,3次/d,目的是控制牙周内细菌生长。定期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复查,一般复查间隔为2周,2周后复查牙周状况,然后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刺激物,检查牙龈及软组织,保证其无充血及炎症,待牙周炎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方可进行口腔种植手术。术前为患者拍摄口腔内曲面断层X线片,目的是为了探明当前口腔内颌骨的解剖条件、剩余牙齿状况,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经济条件,综合上述条件为患者口腔种植设计治疗方案。

1.2.2 口腔种植手术: 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牙槽嵴在元牙区顶开“一”字形切口,若患者有牙区则采用沟内切口,对黏骨膜瓣进行牙体表面的剥离,翻瓣。拔牙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自身安全,保护周围骨壁、仔细搔刮拔牙窝,同时将周围的肉芽组织予以清除,将牙槽嵴顶骨组织修整并予以磨除;修整完毕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0.12%氯己定溶液对拔牙窝及周围骨组织进行反复交替冲洗。根据修复设计方案确定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将种植体植入口腔。种植体植入的深度为种植体的领口平齐骨缘;在移植过程中,若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出现骨缺损,则应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其余种植体按之前设定的方案常规植入,所有种植体均采用黏膜下愈合方式,严密将其缝合。术后加强患处的修复,嘱患者口服阿莫西林,3次/d,同时采用0.12%氯己定含漱剂漱口,连续漱口5d。

1.2.3 植入手术的随访观察:5~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同时行Ⅱ期手术。Ⅱ期手术后2~3周后为患者制作义齿上部结构。要求患者在佩戴义齿期间每隔3个月或半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主要为口腔卫生维护。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 根据 Wheeler 标准及 Newman等提出的关于种植体并发症的分类标准对种植体植入后疗效进行判定,具体判定标准如下: (1)有问题的存留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的黏膜仍存在明显的炎症、增生或瘘管。 (2)失败中的种植体:接近根方处有进行性骨吸收,但种植体比较牢固,并未出现明显的松动及脱落,仍具有咬合功能。(3)已失败的种植体:种植体周围存在感染,且该感染已不可控制,种植体出现明显的松动现象,患者不能正常咀嚼,影像学检查发现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的透射区。(4)成功的存留种植体[3]:患者无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出无疼痛、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问题的种植体的数量逐渐减少,失败中的种植体的数量逐渐减少,成功留存的种植体的数量逐渐增加,成功留存的种植体率高达96.67%(58/60),各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随访时间的种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

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牙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上牙周炎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牙石、创伤性咬合伤,长期存在的牙周炎扩展到深部牙周组织形成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发病率较高,占牙周炎的90%以上;慢性牙周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牙周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自身健康危害较大,当前随着种植材料的不断开发与完善,种植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4]。

本文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问题的种植体数量逐渐减少,失败中的种植体数量逐渐减少,成功留存的种植体数量逐渐增加,成功留存的种植体率高达96.67%,各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蕾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于植入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内的植入体能够与骨紧密结合,保证种植体在植入后不易脱落和移动,同时该研究方法还能使患牙的牙槽骨吸收减少,对牙槽嵴形态及大小、种植区相关牙龈形态进行有效的保留,可见口腔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康复具有很好的影响,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种植体牙周炎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