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2019-04-18张江锋王更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异丙酚氟烷芬太尼

张江锋 张 凯 王更富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省新乡市 453100

临床实践证明,麻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对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时间较短,并且受老年患者体质、耐受能力以及恢复能力较差的影响,故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目前临床对于需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常用的麻醉药物有七氟烷、异丙酚以及瑞芬太尼,其中瑞芬太尼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2]。而为探究七氟烷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性,故对本院2017年1—12月需要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分组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其他疾病、对本文药物过敏及有手术禁忌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8.58±7.21)岁;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12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12±6.34)岁;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同时给予其面罩吸氧,将氧流量控制在5L/min;而后为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经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入0.3mg/kg依托咪酯、3.0μg/kg芬太尼和0.6mg/kg维库溴铵以实施麻醉诱导。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大约3min后,将面罩吸氧转为气管插管给氧,并将氧流量减少至1.5L/min,潮气量设置为8~10ml/kg,选择12~18次/min的呼吸频率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在将气管固定后,以0.2~0.4μg/(kg·min)的泵注速度为患者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在以上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以5~10mg/(kg·h)的速度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而研究组则给予患者持续吸入1.0%~2.0%的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在手术过程中,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术毕关闭气腹后,两组皆停止瑞芬太尼、异丙酚与七氟烷的注入或吸入。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与记录患者麻醉前(T0)、建立气腹5min(T1)、关闭气腹(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的血压(SBP、DBP)、心率(HR)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清醒度进行观察,其中清醒度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进行评估,分值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清醒度越好;并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血压与心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相应时间段的相对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段血压与心率比较

注:1mmHg=0.133kPa。

2.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OA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2.3 两组不良反应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术中有14例患者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为43.75%;研究组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则为6例,使用率为18.75%。研究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

3 讨论

伴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展成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但受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其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与代谢清除较慢,故而在术后容易出现苏醒延迟或是血液循环不稳定等情况[3]。因此,对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在麻醉效果上的要求较高。而目前,临床认为七氟烷或是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而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论是在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的比较上,还是在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OAA/S评分等麻醉效果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无论是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还是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皆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结合这一结果,对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典型的阿片类药物,其药物特点在于起效快、半衰期较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苏醒速度;而七氟烷则具有无气道刺激性的特点,故而不会使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所以不会对患者心率造成影响;在将其与瑞芬太尼复合时,则能够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在增强两种药物麻醉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进而避免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情况。异丙酚则能够起到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减缓心肌抑制的作用,并且,其对于血压下降所导致的反射性作用并不明显,故而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在将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时,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等情况,故而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缓解或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4]。而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证明,七氟烷对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效果比异丙酚更好。同时,两组患者并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两种麻醉方式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皆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但相对而言,七氟烷比异丙酚麻醉过程中更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故应用效果略优于异丙酚。

猜你喜欢

异丙酚氟烷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