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器官)遗体捐献事业分析及建议
2019-04-17张甲辉陈岱瑜詹振伟李烨莫元曦欧阳钧毕振宇
张甲辉 陈岱瑜 詹振伟 李烨 莫元曦 欧阳钧 毕振宇
摘要:目的:文章针对广州地区(器官)遗体捐献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提出现存的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文献参考、实地调查、人物采访等方法。结果:调查发现,广州地区的(器官)遗体捐献事业中除存在传统观念影响、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法律规范等常见因素外,社会救助中的人文关怀、志愿服务也是影响(器官)遗体捐献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尽快解决社会救助中的问题,通过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和志愿服务,使(器官)遗体捐献者感受到尊重、温暖、有人情味,这才是(器官)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关键词: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社会救助;人文关怀
一、(器官)遗体捐献情况调查结果及问题提出
器官移植是由欧美国家引进入我国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临床技术,它挽救了大量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同器官移植一样,遗体标本能够促进医学研究和解剖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遗体捐献事业,中国也不例外。在第二十六届器官移植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项目主任何塞·努涅斯教授在会上表示,中国在器官移植改革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近几年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进度和决心非常令人鼓舞。2015年1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死囚器官来源,国内器官移植事业全部依靠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途径。此举解决了关于使用死囚器官的伦理纠纷,进一步激励了公民的捐献意愿,我国的捐献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4861例,捐献大器官4.1万個,器官捐献者志愿登记入数超过36万人,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2017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5135例,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器官捐献的第二大国(图1)。
与累计捐献量的巨大成就相比,我国每百万人捐献率却非常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之间仍然存在极大失衡,器官移植供需比高达1:300平均每年约有20%的病人在排队等候器官移植的过程中病逝。另外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生教学方面也严重缺乏。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器官)遗体捐献事业的现状,我们针对广州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再比较全国其他省市,此类结果相似,都呈现一种普及程度不高的状况。除了受传统文化、(器官)遗体捐献法律不健全等因素之外,社会在人文关怀和激励救助方面依然存在完善的空间。
在人文关怀和激励救助方面,全国红十字会所报道的相关活动,通常会集中在清明节前后各地举行的相关纪念活动,但是在平时却比较少有行动去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人文关怀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东省在(器官)遗体捐献的人文关怀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自2015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增城万安园纪念缅怀捐献者仪式,截止2018年10月,广东省各社会单位共举办37次针对(器官)遗体捐献者的人文关怀活动,以深圳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志愿服务队进行一年多次的回访慰问(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也对捐献志愿者进行过一定的拜访(表1、表2)。
二、提升人文关怀志愿服务方面的建议
我们针对所发现的人文关怀志愿服务方面的问题,从捐献流程的环节中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地人文关怀及救助激励的可能。
首先,需要营造社会生命接力,无私奉献的捐献为荣的氛围。拯救生命,医学发展,得益于更多的(器官)遗体捐献,营造捐献为爱,捐献为荣的社会氛围是有助于民众作出(器官)遗体捐献决策。作出(器官)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社会作贡献,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需社会媒体对(器官)遗体捐献的故事进行更多的报道,需社会及学校关于(器官)遗体捐献及生命价值进行更多的教导,促进良好的生命接力,无私奉献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志愿团队关注并服务(器官)遗体捐献群体。
其次,需要建立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心理激励制度、探访慰问机制和社会福利制度。目前精神激励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向(器官)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颁发捐献荣誉证书,缺少激励性举措。我们认为还可以赠送纪念品,诸如手印,头发,纪念盒,纪念朋‘等。并且挖掘捐献背后的故事,参与好人好事、感动十大人物的表彰,提高(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捐献意愿,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器官)遗体捐献。现阶段,各地红十字会都开展了对器官捐献志愿者的随访活动,每年会开展几次,但具有随机性,无法覆盖绝大多数群体,所以需要更多的社会及学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人文志愿服务,建立相应针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服务联盟,定期开展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人文志愿服务,尤其是对于较早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的志愿者。并且可以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人文志愿服务形式,如文娱晚会、运动、文化展览等,使(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感受温暖,笃定自己的选择。有关部门还需要为捐献志愿者们在其社会生活施以方便,回馈其善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福利管理规定,需要有关部门强强联合,如医院给予减免挂号手续费,公共交通部门给予服务便利,财政工商部门给予减税政策支持等。
最后,需要完善对(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其家属的人道救助制度和精神需求制度。给予(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一定的人道救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它预示着对于无私奉献的鼓励。(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一般是危急重症,无法挽回的病人,而其所需支付的医疗费用可能会使其家庭因病致贫,为使避免双重悲剧,给予困难家庭一定的经济救助,医疗费用减免是合情合理的。为使人道救助制度合理完善,需要按照一定标准的行为救助,此救助行为应体现人道关爱,其经济数额不应以器官捐献数成比例增加,所以需要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医学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制定一项由国家统一标准的人道救助制度,使(器官)遗体捐献事业向阳光下发展。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年度的缅怀纪念(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活动。满足其家属的精神需求,提供纪念逝者,缅怀感恩的场所及形式是及其必要的,能够营造感恩奉献的大爱精神。除了纪念缅怀,当地殡仪馆或医科院校为其举办庄重简洁的遗体告别会,符合家属的精神需求。更是可以利用电子网站永久保存家属对逝者的生平资料以供追思。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将持续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让捐献志愿者及其家属感受尊重和温暖,增加捐献认同感,让社会民众理解并参与到(器官)遗体捐献中来,使(器官)遗体捐献事业进入新时代,走向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洁夫.中国器官捐献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4):517-522.
[2]陈旦,李建平,黄菊芳,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我国遗体捐献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05):62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