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活化法制备甘蔗渣活性炭及从废水中吸附Cr(Ⅵ)试验研究
2019-04-17刘雪梅
刘雪梅,马 闯,吴 凡,赵 蓓
(华东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铬是一种典型的重金属元素[1-2],在水体中主要以Cr(Ⅲ)和Cr(Ⅵ)形式存在。Cr(Ⅵ)的毒性是Cr(Ⅲ)的500倍[3],且更易被人体吸收并在人体内累积;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研究从水体中去除Cr(Ⅵ)有重要意义[1-2,4]。
从废水中去除Cr(Ⅵ)有多种方法[1,3,5],其中吸附法因设备简单,成本低,吸附效果好,吸附剂可再生,操作简便[4-6]。用炭化农林废弃物从废水中吸附Cr(Ⅵ)已有很多研究[9-12],且效果都较好。
试验对普通甘蔗渣(OB)用高锰酸钾浸渍并在氮气氛围中高温炭化制得甘蔗渣活性炭(PB),并用于从废水中吸附去除Cr(Ⅵ),探讨甘蔗渣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机制,并借助SEM、BET、FTIR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以期为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与仪器
试验原料:甘蔗渣,取自广西某地。
试验试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二苯基炭酰二肼,丙酮,氢氧化钠,硫酸,磷酸及盐酸,均为分析纯。
试验仪器:pHs-3E型pH计,SHZ-82A数显测速恒温摇床,比色管,比色皿,L5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甘蔗渣活性炭(PB)的制备
将甘蔗用破碎机粉碎,过100目筛,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80 ℃下干燥后置于30 mmol/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4 h,之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并于80 ℃下烘干。
将高锰酸钾活化后的甘蔗渣置于坩埚中,放入箱式气氛炉内,通入氮气,以5 ℃/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600 ℃,热解1 h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后放入干燥皿中备用。
1.3 模拟废水的配制
取一定量重铬酸钾在120 ℃下干燥2 h,然后称取0.282 9 g,用蒸馏水溶解于1 000 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其中,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试验所用不同Cr(Ⅵ)质量浓度的水样均由此溶液配制。
1.4 试验方法
在25 ℃条件下,移取不同质量浓度的含Cr(Ⅵ)废水5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以0.1 mol/L HCl溶液及0.1 mol/L NaOH溶液调节废水pH,加入一定量OB或PB,以120 r/min速度在恒温摇床中振荡一定时间,静置片刻后过滤,取上清液测定滤液中Cr(Ⅵ)质量浓度,计算Cr(Ⅵ)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碳化前后甘蔗渣的扫描电镜分析
炭化前、后甘蔗渣的SEM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a—OB;b—PB。
由图1看出:炭化前的甘蔗渣粉末颗粒为柱状,表面有少许裂缝,主要为大孔结构;炭化后的甘蔗渣表面为多层片状结构,片层上出现大量孔隙,主要为微孔和中孔,孔隙排列较为整齐,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且表面有许多晶体,可能是高锰酸钾或其他物质。在600 ℃下进行炭化,甘蔗渣与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反应,结构发生改变;或高温和高锰酸钾对甘蔗渣有一定造孔作用,使炭化后的甘蔗渣比表面积增大。
2.2 炭化前后甘蔗渣的比表面积分析
炭化前、后甘蔗渣的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OB和PB的比表面积分析结果
由表1看出,炭化后的甘蔗渣比表面积、总孔容都大大增加,但平均孔径减小。这可能是高锰酸钾及高温炭化改变了甘蔗渣的孔隙结构所致。
2.3 炭化前后甘蔗渣的红外光谱分析
炭化前、后甘蔗渣的红外光谱图谱如图2所示,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甘蔗渣经处理后,原有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官能团消失,新增部分官能团。
a—OB;b—PB。
表2 甘蔗渣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cm-1
2.4 甘蔗渣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
2.4.1废水初始pH对吸附的影响
在25 ℃、吸附时间100 min、搅拌速度120 r/min条件下,用0.4 g(8 g/L)甘蔗渣从废水中去除Cr(Ⅵ),废水初始pH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废水初始pH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
2.4.2甘蔗渣添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在25 ℃、搅拌速度120 r/min、废水初始pH=2.0条件下吸附100 min,甘蔗渣用量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随甘蔗渣用量增加,吸附活性位点增加,对Cr(Ⅵ)去除率提高,PB对Cr(Ⅵ)去除率最高达94.1%,而OB去除率最高为57.6%。综合考虑,确定PB适宜添加量为0.4 g(8 g/L)。
图4 甘蔗渣添加量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
2.4.3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在25 ℃、废水初始pH=2.0、甘蔗渣用量8 g/L、搅拌速度120 r/min条件下,吸附时间对甘蔗渣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吸附时间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5看出:随吸附进行,炭化前后甘蔗渣对Cr(Ⅵ)的去除率都有所提高;反应100 min时,炭化甘蔗渣对Cr(Ⅵ)的去除率最大,为94.1%,较炭化前的最大吸附率56.1%高许多;此后,Cr(Ⅵ)的去除率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确定适宜的吸附时间为100 min。
2.4.4废水初始Cr(Ⅵ)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在25 ℃、废水初始pH=2.0、甘蔗渣用量8 g/L、搅拌速度120 r/min条件下吸附100 min,废水初始Cr(Ⅵ)质量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废水初始Cr(Ⅵ)质量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6看出:废水初始Cr(Ⅵ)质量浓度高于50 mg/L后,炭化甘蔗渣对Cr(Ⅵ)去除率迅速降低。综合考虑,确定废水初始Cr(Ⅵ)质量浓度以50 mg/L为宜。
2.5 吸附等温线
在废水初始pH=2.0、25 ℃、搅拌速度120 r/min、废水体积50 mL条件下反应12 h,不同Cr(Ⅵ)质量浓度的模拟废水中同时投加0.4 g(8 g/L)PB,吸附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PB对Cr(Ⅵ)的吸附量随Cr(Ⅵ)平衡质量浓度增大而提高;曲线斜率随Cr(Ⅵ)平衡质量浓度增大而减小,最终趋于0,即PB对Cr(Ⅵ)的吸附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PB对Cr(Ⅵ)吸附率随Cr(Ⅵ)平衡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但Cr(Ⅵ)吸附率下降速率远小于吸附量升高速率[22]。
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见表3。
(1)
(2)
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mg/g;qm为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mg/g;b为Langmuir 常数;ρe为平衡质量浓度,mg/L;kF为Freundlich 常数;1/n为吸附指数。
图7 PB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qm/(mg·g-1)b/(L·mg-1)R2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kF/(L·g-1)nR29.4070.4980.974 72.9392.6170.892 2
由表3看出:PB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PB吸附Cr(Ⅵ)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中n=2.617>1,表明PB对Cr(Ⅵ)的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过程较容易进行[22]。
2.6 吸附动力学
在废水pH=2.0、搅拌速度120 r/min、25 ℃条件下,向50 mL、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模拟废水中加入甘蔗渣吸附剂0.4 g(8 g/L),搅拌一定时间,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PB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由图8看出:PB对Cr(Ⅵ)的吸附曲线斜率随反应进行不断变小,表明PB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逐渐下降;反应90 min时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120 min后吸附速率趋近于0。
PB对Cr(Ⅵ)的吸附分为2个阶段:前90 min,PB含有大量吸附位点,对Cr(Ⅵ)的吸附速率很快;随吸附进行,吸附位点逐渐被Cr(Ⅵ)占据,且由于PB表面性质及传质阻力的影响,Cr(Ⅵ)吸附速率逐渐减慢,120 min后吸附达到饱和[22]。
对试验数据进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见表4。
ln(qe-qt)=lnqe-k1t;
(3)
(4)
qt=kt0.5。
(5)
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mg/g;t为吸附时间,min;qt为吸附时间t时的吸附量,mg/g;k1为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1;k2为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g/(mg·min);k为颗粒扩散模型速率常数。
表4 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由表4看出:吸附过程与3种动力学方程均相符合,但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对PB吸附Cr(Ⅵ)产生作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指出了PB吸附Cr(Ⅵ)大致包含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3个吸附阶段[22-23]。
颗粒内扩散模型中,拟合方程不经过原点,表明PB吸附Cr(Ⅵ)过程中,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控速步骤,吸附过程中还包含液膜扩散、表面吸附作用[22-23]。
3 结论
甘蔗渣炭化后,结构上发生较大变化,层片结构及孔隙发达,主要为有助于吸附的微孔,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有明显增加,且官能团种类和数量增加,整体表现为有更强的吸附能力。用炭化甘蔗渣从废水中吸附Cr(Ⅵ),最佳条件下,废水中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r(Ⅵ)去除率达94.1%,最大吸附量为9.407 mg/g。
炭化甘蔗渣吸附Cr(Ⅵ)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分为慢速吸附和快速吸附2个阶段,且以化学吸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