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7王含彦何欣蓉冉茂成刘尚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生物化学学时

王含彦,陈 卫,陈 蓉,马 利,何欣蓉,冉茂成,刘尚清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同时也是医学生最难的基础课之一,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在分子层面上探讨生命物质代谢的规律,重难点多,理解和记识的难度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1]。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以系统、高效的向学生传输知识,但枯燥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有效的学习状态比较困难。因此,探索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应是进行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的思考方向。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高校教育的问题,结合我国学生的学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我们将这种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平行班对照实验,评价该种授课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与学情分析。

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医学生。此两个专业的学生均为一本招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均较好。学习目标明确,对临床知识感兴趣,但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相对淡薄。两个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学时数均为78学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致。

(二)设计与方法。

1.分组。以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课程开始前,制作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发放给学生,并详细讲解对分课堂的含义和要求。

2.实施步骤。首先根据教学计划,我们选择了三个章节的内容实施对分: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糖酵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均为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撰写教学大纲、教案和制作课件,拟定评分方式。正式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实施办法和评分方式,指导学生注册对分易教学平台并登录到班级;将实验班级随机分组,3-4人一个小组,不设组长或负责人。最后制作并发放问卷调查表,收回统计。

3.授课时间与模式。实验组将计划的三次课对分,第一学时教师授课,课后学生内化吸收并写读书笔记和“亮考帮”,下次课用一学时讨论。交流讨论的过程安排如下: 组内交流(15min)、全班交流(20min),教师总结(5min)。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并在相同章节设置半学时讨论课。讨论课均邀请第三方(非任课教师)巡回观察和评价课堂氛围。

4.统计与评价。从问卷调查、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问卷调查共设计12个问题,课堂表现设置8个考察点。考试成绩仅将期末考试成绩纳入比较分析,两个班采用同一套考题,出卷保证考教分离。采用SPSS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表现质性分析。

通过质性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8个考察点的评价,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完成”、“ 重难点是否突出”、“ 学生提问/发言意愿”和“发言质量”四个考察点上给予更高权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分,如下所示(见附表)。

附表 课堂表现考察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在相同教师的教学水平下,实验组班级能够表现出更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质量,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不仅提问/发言人次高于对照组,其质量也高于对照组。

(二)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一共提出12个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效率、学习意愿等三方面的问题。发放问卷90份,收回90份。由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93%学生认同对分课堂通过教师讲授,帮助学生熟悉章节内容,能够达到克服重点、难点的教学目标。86%学生认为通过读书笔记作业能促进对章节内容学习,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83%的学生认同通过“亮考帮”,能使学生掌握章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自己感兴趣的、掌握的、没掌握的内容,达到对章节内容的全面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对分课堂能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避免积压到期末考试前。只有27%学生认为通过读书笔记这种宽松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安排,在基本总结到高度个性化发挥之间自由选择,从而掌控在本门课程上的学习负担。大多数学生在此问题上不认同或保持中立。我们推测这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课程本身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难以做到高度个性化发挥。

(三)期末成绩分析。

将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78.5±11.34)略高于对照组(73.7±6.15),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分析与对分课堂所占本门课程比较小有关。本课程共有78学时,仅开展了3次(6学时)对分课堂,还不足以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三、讨 论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依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把机器化生产方式引入了教育行业,快速高效的为工业社会生产了大量的劳动人才[2-3],但也普遍存在着学生自主思考少、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率低下等弊端,并且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日益突出。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张学新提出了基于大学生心理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对分课堂。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 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作学生讨论。对分课堂提出的出发点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人脑记忆规律,找寻一种可以有效弥补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割裂的缺陷,使教与学真正成为双向互动过程的方法[4]。

目前已有多种层次和课程参与到该项改革中来[5-7]。何心舒[8]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推行了对分课堂模式,发现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王世革等[9]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引入了对分课堂,认为对分课堂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程度得以提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对分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报道。本文首次尝试将该种教学方法用于医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课堂表现质性分析,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学水平),实验组(对分课堂组)具有更高的整体得分,具体表现在: 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讨论课前准备更充分,课上发言/问题质量更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课后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意愿更强烈。本研究表明,生物化学课程适合推广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生物化学学时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