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出版社如何在服务科普工作中实现“双效”统一
2019-04-16王朋
王朋
摘 要 科普工作是出版社的一种重要工作,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笔者对专业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进行了剖析,并基于专业出版社在人才队伍、版权和平台方面的优势对专业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服务核电科普工作为例,分析了专业出版社如何在服务科普工作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下一步如何在服务科普工作中实现“双效”统一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 专业出版社;核电科普;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2-0195-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出版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服务科普工作既是实现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专业出版社如何在服务科普工作过程中实现“双效”统一,是每家专业出版社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以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子能出版社”)服务核电科普工作为例,探讨专业出版社如何在服务科普工作中实现“双效”统一。
1 专业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专业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
当前,专业出版社往往处于科普工作的中间环节和外缘,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政府部门、有关企业、行业组织在开展科普工作时,往往是将专业出版社作为单纯的图书出版商和发行商对待。他们对出版社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书稿后委托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此过程中,主要借助出版社在图书编校、图书发行方面的优势,进而更好地实现科普宣传目的。二是购买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在科普宣传活动中发放。
1.2 专业出版社在科普工作的作用
专业出版社在专业人才队伍、图书版权、专业出版平台方面具有优势,可在科普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体现在:
1)组织策劃优秀选题。科普工作本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社会教育,有着丰富内涵、涉及众多知识,包含众多环节,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1 ]。因此,在众多的工作中,如何安排工作计划、选取怎样的主题进行组织、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都需要研究。选题策划工作是专业出版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专业出版社的优势所在。就某一项科普工作,如何安排选题计划,选择哪些主题,组织哪些作者组稿,稿子的体例和表达方式如何安排,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发行,都是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这些工作,专业编辑驾轻就熟。加之自身专业编辑对相关科普领域长期跟踪,对读者关注问题比较熟捻,更善于把握主题,更懂读者喜好,因此,在科普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专业出版社选题策划方面的优势,在选题策划时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
2)组织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在确定选题内容之后,由于专业出版社在相应科普领域拥有雄厚的作者队伍和丰富的图书版权,是科普内容供应者的重要选项。考虑到科普工作需要以浅显、易于理解的、让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因此,首先需要权威专家为科普内容把关,校准专业问题的表述方式,确保不传播错误的知识。其次,要以公众易于理解和接收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在内容上,要以图片为主,或图文并茂,而且要考虑到当前互联网模式下的读者的读图习惯和碎片化阅读方式。最后,还要妥善处理版权问题,避免造成侵权问题。专业出版社能够在组织提供优质内容、优化表达和传播方式、妥善处理版权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搭建科普宣传的桥梁。专业出版社作为政府部门、相关利益主体之外的第三方,由于在相关专业领域经营多年,往往具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具有较好的专业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社以第三方的身份组织科普主题论坛、组织科普问题座谈会、在网络或社交网络平台上就某一话题组织科学讨论,具有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能够起到沟通双方、多方的桥梁的作用。
2 核电科普面临的总体形势及核电科普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2.1 核电科普面临的总体形势
作为核领域的专业出版社,核电科普工作是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子能出版社”)重点关注的科普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第一座自主设计核建造的核电厂开工建设以来,中国核电经历了起步阶段、适度发展阶段、积极发展阶段,并于2010年进入安全高效发展阶段[ 2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我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国核电开启安全高效发展的大幕之后不久,2011年,发生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全球范围内一度掀起反核浪潮,恐核和反核舆论甚嚣尘上。世界各国的核电发展均受到巨大打击。在国内,一些机构和个人出于种种原因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广泛散播不实的反核言论,并引导群众采用群体性事件的方式阻止核电项目进展,“邻避效应”凸显,对核电事业发展乃至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满足我国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需求,2013年我国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建设现代核电产业体系,打造核电强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核电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核电发展受到公众沟通不利的严重制约,深化核电科普工作势在必行。
2.2 核电科普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有关部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科工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集团公司(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行业组织(中国核学会)、出版机构、媒体等都在积极开展核科普工作。
1)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核电科普工作情况。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推进核电科普工作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例如,中国科协、国家能源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主办了“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活动”。国家核安全局组织出版了多种核电科普图书,国家能源局在其网站开设了《核电科普和核安全知识宣传专栏》。
2)相关核电企业开展核电科普工作情况。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积极主导开展核电科普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相关展会和大型活动开展专题核电科普工作,建设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核科普展览馆,组织核电进社区活动,全面开展核电科普工作。有关核电企业还利用微漫画、微视频、动画、动漫的形式进行核电科普,制作的核电科普动画片《核电那些事》、小视频《核电小苹果》受到舆论好评[ 3 ]。
3)行业组织开展核电科普工作情况。中国核学会利用平台优势,积极致力于核电科普工作,通过组织科普传播专家团队在全国开展宣讲工作、组织开展核科普人才培训和核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及夏令营活动等品牌活动、加强媒体合作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原子能出版社在服务核电科普工作中实现“双效”统一的举措
3.1 明确自身定位,搭建桥梁
原子能出版社将核电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明确了自身在核电科普工作的定位,作为核领域专业出版社,要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做核电科普工作策划的参谋。原子能出版社针对核电科普工作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对核电科普面临的新形势、核电科普当前工作的重难点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措施,向上级单位提供建议。除了就该问题提供建议报告,原子能出版社还积极与政府部门的有关单位、核电企业单位主动沟通,分享成果、了解需求、交流信息,以达到群策群力、互相促进的目的,共同推动核电科普工作。
3.2 挖掘资源,主动策划
原子能出版社根据核电发展及公众沟通形势,针对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开展选题策划,组织编研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针对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主动策划,组织出版应对社会公众关切的精品图书。2011年4月1日,在日本辅导核事故发生后不到3个月,原子能出版社即出版了《走近核电》,回应社会关切,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介绍核电,消除社会大众对核电的恐慌情绪,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连续策划推出大众类科普读物,从多个视角、以多种形式宣传核电科普知识,出版了《中国核电科普手册》《徐主任讲核电》等数十种科普读物,持续开展核电科普工作。其中,《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系列丛书(包括《核电》)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环境保护优秀培训教材、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系列丛书等5种图书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核科普奖图书獎一、二、三等奖(获奖图书共9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效”统一。
3.3 搭建交流平台,主动发声
原子能出版社充分利用发挥《中国核电》的作用,搭建业界学术交流平台。一是主动走访业界权威专家,进行专访。创刊10年来,先后采访了叶奇蓁院士、徐銤院士继等数十位院士和知名专家,请权威专家为社会大众讲解核电知识。二是走访各核电企业,到现场采访有关企业领导,了解核电企业发展情况,增强核电信息透明度。三是策划发行《“华龙一号”》专刊(单刊发行量超过15 000册,取得良好的设计效益和经济效益),向社会公众全面介绍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信心。四是主动出击,开办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核电科普信息,积极参加公众沟通活动,如2018年涉核公众沟通交流大会,积极发声,为核电科普贡献专业力量。
4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当前,一方面,核电实际发展节奏与国家有关规划目标要求明显不符,加强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的重要性愈加显现,核电科普工作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大多数公众更习惯于从网络或移动网络获取信息,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收集网民规模达到7.88亿[ 4 ]。在这个新媒体日益成为主流信息交互渠道的时代,科普宣传应该紧密契合这一形势。为了适应新形势,要在以下方便开展更多探索,已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丰富核电科普产品的形式,在传统科普读物的基础,丰富优化宣传形式,更多地采用图片形式、视频形式借用网络平台(如澎湃网)和社交网络平台(知乎、微博、微信)开展宣传,适应受众阅读习惯,不断完善用户体验。二是开发寓教于乐的核电科普产品,包括核电漫画产品、小视频等,并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发布。三是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根据舆论热点,选择媒体平台,如在新兴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上投放核电科普视频等。
专业出版社要紧密跟踪社会和技术发展形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研究、主动策划、积极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服务科普工作中实现“双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苏皓东.科普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J].科技风,2019,1(2):35.
[2]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科普手册[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7.
[3]罗小未.中国核电:构建公众沟通的3C模型[J].环境教育,2017(7):78-80.
[4]王大鹏.科普宣传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8-12-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