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媒体发展方向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对策
2019-04-16郑云
郑云
摘 要 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时代重构传统媒体生态系统迫在眉睫。文章以广播新媒体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广播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广播新媒体发展形势及面临困境,为广播新媒体更好地赢得市场媒体竞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以推进单一的广播媒体向多元化媒体轉变,实现广播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播新闻媒体;竞争策略;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2-0062-02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催生了许多新媒体和传播形态,广播新媒体也应运而生。但是传统广播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内容、人才与用户等各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播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播实现新媒体化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广播媒体必须认清形势,以技术革新为突破点,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促进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内容共享、渠道融合,以拓展广播媒体的特性,满足听众的多样化需求。
1 广播新媒体化概述
随着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兴起,给整个传媒行业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渠道广、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等许多先天性优势。具体而言,新媒体的受众群分类电视人群、手机人群与互联网人群三类,传播覆盖面比较广。广播新媒体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是“互联网+媒介”生态系统下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和相互渗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传播形式和传播层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同时新媒体的无限性传播可以实现与受众的及时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保证传播的效应。
2 广播新媒体发展方向
2.1 图文化
传播形式单一是传统广播媒体的先天性劣势。广播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广播媒体单一的声音传播形式的桎梏,可以让受众的听声音广播的同时,依托网络化平台观看图文,丰富受众的感官。图文化传播方式对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用户的吸引力最强,而且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反复传播,成本比较低。广播媒体借助这两个平台发布与广播内容相关的图文,不仅实现了广播内容的持续传播,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及行为需求。
2.2 可视化
利用视频拍摄的方法对广播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广播电台用实践验证。许多广播电台的采访工作不再在“背后”默默进行,工作人员往往会现场进行视频采访,并对拍摄的视频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手机、网络、电视等平台上进行同步播放。这种“可视化”处理手段不仅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传播渠道。比如,每年两会期间广播电台对政府官员的采访都会借力“三网合一”的东风,用现场视频采访弥补传统广播的不足,最求最优化传播效果。
2.3数据库化
网络海量储存的特点,有效扩充了传播内容。未来广播新媒体的发展也要建立内容数据库,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可利用的音频、视频资料,合理地进行整合和分类,以备不时之需。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广网”,以“代表一分钟”为主题建立了人大代表发言的内容数据库,这是广播新媒体数据库化的一次成功革新。
2.4 用户化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用户观念,即广播受众是各个平台受众的总和,而不再是单一的听众。未来的广播新媒体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用户观念,以不同层次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指向,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搭建听众与记者沟通的平台,利用记者的专业素养与个人魅力,增强用户的黏性,同时扩大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改变单向的线性传播,把听众当作用户运营。许多网络用户同时也是广播的听众,喜好借助个人博客或其它网络平台发表一些言论,广播新媒体将其视作新的广播内容和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些“民间原创内容”与广播电台节目的融合不仅是对广播内容的有效扩充,也迎合了广大民众参与传播、互动的心理,值得推广和借鉴。
2.5 手机化
手机群体是新媒体受众群体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其影响力也远超过电视群体和网络群体。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高达十亿,而且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网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出门前检查是否携带手机也成为了人们共性行为。广播媒体也嗅到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商机”,从战略层面布局,有效拓展手机平台。除了利用手机平台播报广播内容,还会围绕广播内容播出一些自采自制的微视频。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台享受有偿或者无偿的收听服务。当前,广播媒体推出的手机广播媒体业务凭借便于携带和互动的先天性优势,已经在广播传媒体系中站稳了脚跟。可以预见,在电信运营和广播传媒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的手机广播媒体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广播新媒体应对市场媒体竞争的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广播的建设
归根结底,广播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产物。换个角度讲,广播新媒体要想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必须不断地从互联网这一“母体”上汲取营养,让传统广播媒体真正“脱胎换骨”。当今的媒体市场已经没有明确的行业划分界限,电台可以跨界做报纸,报纸也可以跨界做电视,谁能够以强压弱、跨界成功,谁就是最后的王者。因而,广播新媒体的发展必须以和广播本身特有的资源优势为根基,以互联网实时在线的特点为“双翼”,彻底打破传统广播媒体定时定点进行声音播报的模式,让广播内容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传播给受众。在技术、平台的融合过程中,广播电台要善于发掘新媒体的商业价值,利用新媒体与用户的捆绑,扩大广播广播受众群,进而辐射整个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
3.2 建立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推出手机客户端
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中,微信、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受到广大民众的大力追捧和认可,其用户群体的活跃性比较高。不少传统媒体依托这些新媒體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参与、互动需求。广播电台也可以建立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深入广大民众群体中,了解民众对广播节目的需求,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一改广播主持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其成为广大民众中的一份子,能够即时与广大民众、与其它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广播电台可以深入剖析广播用户的特性,建立“听友会”,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听友”集中到一起,分享优质广播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言论。这不仅可以突破传统广播区域媒介的限制,推进广播新媒体的发展,还能够大大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广大民众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短、快、便优势,参与互动、分享资讯,丰富广播的内容和资源,实现广播信息的双向传播。
3.3 实现广播媒体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
广播媒体作为第三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在国家政策红利和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三网合一”的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初具雏形。广播媒体也迈入“三网融合”大军,从内容、渠道等方面需求融合之策。但是,这种浅尝辄止的融合无异于“舍本求末”,并不能发挥多大的效力。广播新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体制创新,用完善的广播新媒体体制为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创新“保驾护航”。这就要求广播电台明确自身事业和企业的双重身份以及具体的业务职能,并将其进行严格的分离。在此基础上,推进电台广播的制播分离,确保各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广播行业的成熟发展。
4 结论
广播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新兴产物,更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媒体传播理念和模式。广播新闻从业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广播业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新媒体技术,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广播行业发展的“短板”。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才能使传统广播媒体焕发新的“生机”,实现广播新媒体的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广播新媒体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更新换代,广播新媒体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炜炜.“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性发展策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6(5):4-11.
[2]刘浩三,吕晓红.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专访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J].中国广播,2014(11):1-2.
[3]齐宇翔.广播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共生[J].视听,2018(3):101.
[4]程龙.浅论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及管理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26.
[5]张宏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力移动新媒体实现广播电视的新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