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跨栏运动教学方法简析

2019-04-16徐爱娥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跨栏体育教师教学法

孙 浩,徐爱娥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1 跨栏运动

跨栏运动是指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的运动项目。跨栏运动是田径运动中较为复杂的径赛项目,包含多种身体活动形式。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它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能力,同时由于跨越栏架的行为,能够锻炼学生敢于挑战、不惧困难的品格,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十分有益。

由于跨栏跑跨结合的运动特点和动作衔接紧密、节奏感强的技术动作要求,对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之当前中学跨栏教学中存在的较多影响因素,如硬件设施、普及程度、学生身体素质和惧怕栏架的心理因素干扰,都从客观上增加了中学跨栏运动教学的难度。

体育课具有学生身体参与性等区别于文化课程的特点。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能否通过恰当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调动并学生对跨栏运动的参与渴望,并帮助学生克服技术掌握过程中的困难,是跨栏运动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否得到保证的前提。

2 跨栏运动教学方法

2.1 语言法

语言法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作为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技术动作名称、要领和练习方法等都要通过教师语言进行讲解。此外,对其他课堂内容包括队列、组织、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又是构成体育课的形式基础。所以,语言讲解既是教师授课的主要途径和构成其他教学方法的媒介,也是课堂最重要基础活动之一。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心理特点使其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进行跨栏运动教学时,要在语言讲解时精炼准确突出,抓住要点,要把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起来,精讲、多练。

运动技术教程中要对跨栏步技术中摆动腿的动作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摆动腿脚掌经过栏板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小腿收紧抬平,脚尖勾起,足跟靠近臀部,以膝领先经过腋下加速向前提拉。当脚掌过栏之后,膝关节继续收紧,向身体中线高抬,脚掌沿着最短路线向前摆出,身体成高抬腿跑的姿势进行跑进…… ”但显然这种文字是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中的,初中学生虽更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按照书本生搬硬套进行教学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注重讲解的生动形象、要点突出。

在摆动腿技术动作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动作要领概括为“抬、摆、伸、踹、压”,口诀化的讲解,不仅较为清晰地表达摆动腿技术动作的要领,也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指体育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技术动作示范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基本上来源于体育教师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所产生的感官刺激。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的教学方法占用体育课堂的相当部分的时间,是最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两种基本教学方法,也是我们一直沿用的“教师讲,学生学”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身体参与性是体育课的基本特点,所以对体育教师来讲,进行示范教学时要求所示范的技术动作正确、流畅美观,才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跨栏运动进行示范教学时要注意技术动作的“示范面”。体育教师动作示范要便于学生进行观察。例如,在进行跨栏步摆动腿技术动作学习的时候,使用“摆动腿栏侧过”这一辅助练习,可选择让学生成1队或2队于栏架侧方,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图1)。这既迎合了初中学生更多地通过直观感受来获得知识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直观教学的原则,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其次是示范时机,体育教师进行动作示范时应注意时机的把握。一般来说,动作示范应用于动作讲解-学生模仿动作阶段。通常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和亲身实践之后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跨栏运动技术动作的倾向较强。学生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

图1 教师示范跨栏运动教学

2.3 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规律安排为若干部分,按照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教学的方法。一般来说程序教学遵从某些逻辑上的完整,如从易到难的教学顺序。学生完成或者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上一个技术动作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例如,在进行跨栏摆动腿的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学顺序应该是原地攻栏练习——行进间栏侧摆动腿攻摆练习——慢跑摆动腿栏侧的摆动练习——栏上(完整)跨栏练习。不仅是对单个动作的教学,跨栏运动的教学也可以按照程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进行划分,如整体跨栏运动的教学顺序大致可分为跨栏步技术教学——栏间跑技术教学——起跑及至第一栏——完整跨栏技术练习。这样的程序划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束动作要点,根据中学生普遍出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与素质发育不平衡的特点,根据程序进行划分的教学方法使得跨栏运动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这样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也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4 分解—完整教学法

分解教学是将某个或者某些完整的技术动作分成几部分,逐个或者逐段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跨栏运动的运动形式复杂,技术动作差异鲜明,中学生普遍存在有四肢发育和内脏器官相对不平衡的状况,学生短时间整体掌握难度较大。因此,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通常根据动作技术特点以及复杂程度,采用完整—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进行跨栏步技术动作的教学时,利用语言讲解法将摆动腿技术动作分解为“抬、摆、伸、踹、压”之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依照分解教学的方法进行由“抬”——“摆”到“抬”——“摆”——“伸”的顺序,依次向后进行练习。

完整教学法是指将整套的技术动作,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阶段地完整地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跨栏运动技术动作连贯,完整性强,完整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体会正确的技术动作节奏和身体感觉十分重要,于技术动作的教学来说,分解教学更像是途径,而完整教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注意分解与完整练习的同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分解—完整教学法使用的目的是降低初中学生掌握跨栏运动技术的难度。分解练习虽然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不能为了分解而分解动作,长时间的分解练习容易使学生技术动作脱节、僵硬,产生错误的动作定型,影响学生整体技术动作的掌握。

2.5 条件教学法

条件教学是指创设或者更改一定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实际教学中,初中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跨栏运动,所以栏架障碍的陌生和怕跌的畏惧心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学生运动能力不足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跨栏运动教学的开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

在技术动作教授阶段,遇到恐惧栏架等情况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条件进行教学,如适当降低栏高、使用橡皮筋做栏杆或使用小垫子等形式的障碍,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克服栏架的信心。(图2)

图2 创设教学条件克服恐惧心理

另外在进行跨栏步技术动作教学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为惧怕栏架或其他原因产生的“高跳”行为,阻碍着学生跨栏步动作的掌握。一般来说“高跳”行为的出现是起跨点过近,或者是身体重心过高。这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在适当起跨点设立标志的方式,或在适当起跨点画出“大脚丫”的形状,鼓励学生按照正确的起跨点进行起跨从而解决起跨点过近的问题。对身体重心过高的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在栏架一定高度上设立障碍,鼓励学生穿过障碍以压低重心,以此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6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录像、投影或其他多媒体工具作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方法。进行跨栏运动教学之前,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跨栏运动员跨栏的视频,用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学生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记录并呈现学生的错误动作,配合教师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学习,通过这种教学要点的预先灌输,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技术动作教学的阶段,可以使用录像、摄像设备对学生动作进行记录,然后教师辅助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技术动作以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分化,这边是录像教学法的基础。

3 结 语

当前在跨栏运动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讲解、教学示范法、条件教学法、完整—分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在进行中学跨栏运动这项技术动作复杂的教学时,知识与技能不仅要完成从教师到学生的灌输,也要实现从学生理解到实践的转化。体育教师需积极提高知识素养,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配合运动项目的差异,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求提高跨栏运动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跨栏体育教师教学法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请叫我“跨栏怪”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我的村庄(外一首)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