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习近平教育思想谈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2019-04-15迟晶王瑞王绍玲金祥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引领

迟晶 王瑞 王绍玲 金祥雷

摘要:本文以学生为视角,从我校“拔尖计划”最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最让其满意的方面,以及国内高等教育和国外高等教育的显著差别等问卷结果分析谈起,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范式任重道远。

關键词:拔尖学生;习近平教育思想;引领

doi:10.16083/j .cnki.1671-15 80.2019.03.01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047-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师观和学生观方面阐述得尤为透彻,结合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用习近平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来讲,就是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一流的教师创造一流的教育,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总书记说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即“四有好老师”。他倡导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个“引”字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学观,即教学不是简单的“给予”,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应该是“引”,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引路”“引领”。一个“引”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持续学习的主人;一个“引”字,让教师找到教学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向。他指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习近平关于“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提出,“既是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提升和引领,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细化与完善。如果说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锤炼品格、奉献祖国是对我国教师必备品格的要求,那么扎实学识、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就是对教师关键能力的要求。教师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从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在2013年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年最富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他教导青年,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练就过硬本领;第三要勇于创新创造;第四要矢志艰苦奋斗;第五要锤炼高尚品格。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同忆。

二、吉林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特色

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引,反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10年的成果和经验,有利于继续探索和深化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和改革创新。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以一制三化为核心,从制度保障、师资配备、氛围营造、经费投入等方面持续大力度支持,打造出以创新、交叉、开放为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获得了一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

(一)毕业生情况分析

截止2018年7月,吉林大学陆续培养了6届共计339名毕业生,除12人选择就业,2人(2018届毕业生)正在申请国外高校外,其余学生全部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继续深造的学生中,有236人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或学科,有46人进入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或学科,有25人进人世界排名前10的高校或学科。

对比学校非“拔尖计划”学生深造情况,进入唐敖庆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更高的学术预期,更好的学术潜质,更强的学术能力。以2018届毕业生去向为例,如下图所示:

根据2018年兰州大学李硕豪教授进行的基于2013-2017届“拔尖计划”毕业生情况的分析显示,吉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情况总体评价位列全国第5名。

(二)“拔尖计划”改革特色

首先,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不断推进深层次改革。2013年教育部组织的“拔尖计划”白评工作中,专家给予吉林大学的意见是:实施成效一般,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基于此问题,学校思考总结,认真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项研讨,从拔尖学生培养理念上进行重新梳理,凝练出了以融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思想,将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体系改革的根本目标。2013年,学校据此制定了《吉林大学拔尖学生质量提升计划》,全面落实推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质量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唐敖庆班师生呈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各项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改革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吉林大学“拔尖计划”的改革工作获教育部及兄弟院校的肯定和支持,学校多次在全国“拔尖计划”年度交流会议上受邀作大会发言,教育部相关领导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代表也来到吉林大学开展工作指导和交流。

其次,协调各方力量,不断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机制。在学校层面,校长李元元院士亲自带队赴美访问,签署唐熬庆班学生交流协议;亲白为毕业生赴外攻读筹措经费,创新性开展“优秀本科生预留校”制度;定期开展“校长有约”活动,听取唐熬庆班学生当面汇报,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在学院及教师层面,参与“拔尖计划”的教职员工主动开展教学创新活动,陆续开展了“小课程计划”“开放性创新实验计划”“国际竞赛资助计划”等多种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在学生层面,随着唐敖庆班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以学术为导向的学生社团活动和白助管理体系不断发展,如2012级物理专业朱垣晔同学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主动走上讲台,组织开展讨论班、分享报告会,吸引了唐敖庆班及非唐班的数百名同学参与。受此影响,唐敖庆班学生学术表现日趋活跃,何崇崇、王志伟等一批优秀学生在国际顶尖期刊上陆续发表一作兼通讯作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三,汇集多种优质资源,打造全面开放的育人体系。基于吉林大学良好的本科教育传统,学校在强化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主动打造全面开放的育人体系。一是通过建设“教学改革试验区”,建立开放的制度体系。如灵活的修课制度、师生评价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以期从根本上解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体制机制约束。从10人的小课堂到100人的在线互动教学,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课后研讨,师生均能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教与学方式。同时,学校及学院积极制定交流政策,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学校无法提供的教育资源,并对学生的交流计划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二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白发开展探索性学习和科研。学校鼓励唐敖庆班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导师课题组,将“学与做”无缝衔接。如化学学院积极鼓励新生进入教师课题组,杨柏教授在新生研讨课上与学生讨论实验设计问题,并将其收入研究团队。三是学校、学院、教师、学生能够协调一致,各类教学管理和教辅人员均能主动出击,为开放式的培养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唐敖庆班学生曾提出“进唐班,不仅是选择吉大”的宣传口号,获得师生一致赞同。

三、吉林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方式优缺点总结

基于对以往10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未来的工作设想,我们针对我校拔尖计划已经毕业的学生和部分在读学生(共计300多人)发放了凋查问卷,同收有效问卷120份。针对问卷同答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中学生对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感兴趣,阐述了对理想课堂及对老师和学生角色的理解,具体如下:

汇总同学们的问卷后,我们发现学生眼中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条都极具代表性,说明我们要走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还很漫长。吉林大学作为国内985和211大学,现在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又是首屈一指的超大规模大学,在新形式下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虽然教改试验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辐射和推广范围还是有限的,要进一步推广,尤其需要時间。但步子不宜过大,步子大了会影响培养质量,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参考文献]

[1]顺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一)[N]中同教育报,2017-07-26(001)

[2]杨志成.中同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16).

[3]杨银付,涂端午,俞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核心要义[J].人民教育,2017(19).

[4]“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成长过程评价与研究——基于吉林大学“拔尖学生”调查与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引领
优化操作感悟 培养学生数感
一片树叶启情思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6.2.1”教学模式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生整体素质提升的改革研究
班主任用爱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研究
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近京剧
“引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