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载文分析

2019-04-15韩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选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载文、作者以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比2016、2017年的数据,总结刊文情况,以期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今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总量较上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载文量仍然较大,论文篇幅有所增加;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多来自本科院校,以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为主,高学历、高职称的作者不多;引文时效性趋于理想,但作者对外文文献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不强。

关键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3.002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007-08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刊期为月刊,每期186页。每期《学报》除了常设栏目外,还有特稿和笔谈,特稿和笔谈中有一部分是学术论文,还有一部分是反映主办单位工作和建设成果的文章,因此,进行统计时,没有将这部分内容计算在内,特稿和笔谈的内容在“特稿和笔谈”一节专门讨论,除此之外,分析结果中的数据均为除去特稿和笔谈文章的结果。白2016年起,《学报》的刊期由旬刊改为月刊,因此,在纵向比较分析时,主要与更改刊期以后的2016、2017年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关数据来自参考文献[1]。

一、载文情况分析

(一)载文量

篇均页数和篇密度能够反映载文量的情况。一期刊物所刊载的文章数量越多,刊物的信息量越大,但在总页数固定的情況下,如果增加文章数量,就会使文章篇幅过短,不能充分阐释所论述的问题,影响其学术含量。所以,篇均页数和篇密度有一个相对的最佳范围。《学报》2018年载文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18年《学报》载文量为576篇,期均篇数为48篇,篇均页数为3.54页/篇,篇密度为0.28篇/页。《学报》的年发文量较大,要想提高内容的学术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载文密度,以提高文章深度和广度。由表2可知,与2016、2017年相比,2018年《学报》的载文量有所下降,一方面原因是特稿发文量增加,而这部分内容没有被计算在载文量内。

2018年《学报》载文的篇幅统计结果如表3。其中,4页以上的论文有243篇,占总载文量的42.19%,篇幅最大的论文页数为8页,数量为3篇。与之前相比,4页以上的论文篇数所占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图1),说明《学报》所发论文的研究的复杂性比以往更高。

(二)栏目

1.常设栏目

《学报》的栏目有“素质教育”“教师教育”“学科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数学与自然科学”。表4反映的是2018年《学报》各栏目的载文情况。发文量最大的栏目是“哲学与社会科学”,共有146篇,占论文总数的25,35%,其次是“学科教育”以及“教育理论与管理”,分别占论文总数的23.44%和23,61%。“素质教育”“教师教育”居中,“数学与自然科学”发文量最少。从整体上看,所发论文大部分为教育类论文,与教育学科相关的4个栏目共载文415篇,占论文总数的72.05%。

2.特稿和笔谈

特稿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学院工作和建设成果的纪实或报告以及向高水平学者约稿。2018年《学报》特稿中共有26篇学术论文,其中16篇获得省部级基金支持,第一作者中有9人具有博士学历,1人为在读博士,9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2018年《学报》共组织了5次笔谈,其中3组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一组以幼儿教育为主题,一组以“国培计划”实施特色为主题。特稿和笔谈的作者大多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以《学报》为平台和窗口,展现了学院的科研素养和综合实力,实现了本校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三)基金论文

基金项目对选题价值、研究团队等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金论文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因此基金论文比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期刊的论文质量,但在反映论文学术含量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金论文的研究内容往往更加贴近当前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表5、表6反映的是2018年《学报》基金论文情况。由表5、表6可知,2018年《学报》共发表基金论文308篇,基金论文比为53.47%。国家级基金论文共9篇,占总发文量的1.56%。基金种类包括国家白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基金、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以及各省级教育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总体来看,《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虽然较高,但高层次基金论文数量少,还有待提高。

与2016、2017年相比,《学报》所发论文中获得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支持的数量减少了(表7),虽然这与发文总量减少有关,但通过比较省级以上基金论文比也可以发现,高水平基金论文的数量有所减少。《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在逐年提高,但依然缺乏高水平基金论文。基金论文在选题上往往更贴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是有基金支持并不能保证稿件具有高内容质量,在选稿时要做到客观、科学。

(四)出版时滞

出版时滞是指一篇论文收稿日期与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是衡量期刊所载论文时效性的重要指标。出版时滞一般以天为单位,在本次统计中,仅以月为单位进行粗略计算,表8为2018年《学报》所发论文出版时滞的统计结果。从表8可以看出,2018年《学报》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为5.18个月,与2017年的5.0个月相差不多,比较稳定。

二、作者情况分析作者是《学报》的内容提供者,对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编辑部了解作者的整体情况和稿源的特点。合著论文的作者情况以第一作者的情况计算。

(一)区域

第一作者所在区域的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作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说明《学报》的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学报》的作者中,来白吉林省的人数最多,有162人,占28.13%。2017年《学报》作者来自吉林省的有195人,占全部作者的31.15%。本省作者的人数较上一年相比有所下降,说明《学报》在省外的影响力有所上升。人数占比较大的来自江苏、广东、辽宁、河南、福建、安徽等几个省份的作者所占比例与2016、2017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学报》在上述地区已形成稳定的作者群。

(二)工作单位

对作者工作单位的分析有助于判断作者群体构成。表10反映的是2018年《学报》作者单位类型的统计结果。来自综合性大学的作者最多,有207人,占全部第一作者人数的35,94%,有20.83%的作者来自高等学院,有16.84%的作者来自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来自本科院校的作者共有424人,占全部作者的73.61%。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来自职业学校。其他单位包括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各级党校、社科院、公立图书馆等以及具有科研机构的大型企业等,其中包括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所以其他类单位所占比例也较高。

2016-2018年《学报》作者单位类型的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近3年来自各类单位的作者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报》在各类单位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作者群,有利于《学报》保持稳定的内容质量。

表11可以看出,除去主办单位外,排名前几位的分别为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与之前相比,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東北师范大学等几所作者人数较多的学校变动不大(表12),说明《学报》在这些单位的影响力较为突出,为《学报》的稿源提供了保证,也有利于形成《学报》的核心作者群。

(三)年龄

表13反映的是2018年《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年龄在30~40岁的作者人数最多,占作者总人数的46.70%。有25,18%的作者年龄小于30岁,40岁以下的作者占总人数的71.88%。与2016、2017年相比,40岁以下的作者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化(图3),说明《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稳定,且偏年轻化。年轻作者较多有利于《学报》内容创新性的提高,但很多年轻作者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研究经验,在研究的复杂性和完整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四)职称

2018年《学报》作者的职称统计结果如表14所示。可以看出,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人数最多,有285人,占作者总人数的49.48%。由《学报》作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可知,《学报》多为年轻作者,因此大部分作者只有初级职称或者中级职称,还有一部分作者是在校学生。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作者有104人,占总人数的18.06%,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作者人数仅为总人数的4.69%。

由图4可知,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和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作者的比例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而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的比例有小幅增长,总体上具有较高职称的作者的比例没有明显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往往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学术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础,吸引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投稿,有助于提升《学报》的内容质量。

(五)学历

表15反映的是2018年《学报》作者的学历统计结果。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作者人数最多,有288人,为总人数的50.00%,博士研究生有86人,为总人数的14.93%。《学报》作者的学历大多数都能够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具有高学历的作者人数不多,说明《学报》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不多。

《学报》2016-2018年作者学历对比隋况如图5。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作者人数逐年略有增加,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作者的人数在波动,而作者中在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反而在逐年下降。在读博士研究生已有一定的科研工作经验,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较高,而且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这部分作者不应该被忽略。在读博士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在取得学位后继续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编辑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向在读博士研究生约稿,与其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稿件。

(六)合著

合著论文在研究的工作量上往往大于独著论文,因此合著度和合著率能够反映出刊物所载论文的学术含量。2018年《学报》载文合著情况如表16所示。作者人数最多的论文有9位作者,还有一篇论文有8位作者,合著论文有206篇,合著率为35.76%。从表18可以看出,《学报》的合著度和合著率在逐年上升,说明《学报》所发论文的研究在复杂性上在提高,论文中蕴含的智力成果也更多。

三、引文情况分析

(一)引文量

引文量能够反映刊物的情报吸收能力及作者利用文献能力的指标,包括引文总量和篇均引文量两方面。表19是2018年《学报》单期的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第11期之外,各期的引文率均为100%,且篇均引文量变化不大,说明《学报》所发论文在对文献的吸收和利用方面水平相对稳定。

表20为2018年《学报》篇均引文量统计结果。2018年《学报》篇均引文量为6.91,而2016年、2017年的篇均引文量分别为6.27和6.44。虽然《学报》近年的篇均引文量在不断提高,但与高水平刊物还存在差距。

(一)引文语种

对引文语种的分析能够衡量作者吸收和利用外国文献及研究成果的能力。表21为2018年《学报》引文语种统计结果。外文引文共有271条,占引文总量的6.80%。其中绝大多数英文文献,日文文献占总引文量的0.12%,俄文文献占引文总量的0.25%。2017年《学报》引文中,外文文献占引文总量的10.53%,与之相比,2018年《学报》的这一比例有所下降。

(二)引文类型

《学报》2018年引用文献类型的统计结果如表22。引文中的期刊文献占全部参考文献的70.65%,专著文献占全部参考文献的19.16%。期刊的出版周期短、连续性强、检索方便,专著内容全面、信息量大,但期刊和专著文献之和接近引文总量的90%,说明作者对报纸、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文献引用较少,而这些类型的文献中也有大量值得利用的信息,例如报纸的信息更新速度要优于期刊,通过报纸更可能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作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还需要拓宽,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统计过程中发现,引文中外文文献的类型主要是期刊和专著,二者共占到引文中外文文献的90%以上,还有一小部分是网上文献和学位论文,报纸等其他形式的文献很少,且引文中的外文文献存在明显的老化问题。例如在一篇论文中,作者共引用了7篇外文文献,其中4篇都是2000年前出版的,出版时间最晚的一篇是在2006年,距今也有10年以上的时间了,这样的文献要么是某领域内的经典论著,其观点已经被广泛传播而成为常识性知识,要么就是时过境迁已经没有太大的引用价值,无论哪种情况,引用的意义都不大,如果作者引用的大多都是这样的外文文献,说明作者在查找和获取外文文献方面有一定困难。2018年《学报》所刊论文中,引用外文文献的论文共有71篇,占总发文量的12.33%,说明有一部分作者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备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能力,但比例并不高。

(五)普赖斯指数与引文半衰期

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知识领域内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可以用它来测量所引文献的老化程度。社会科学期刊的普赖斯指数的理想值在40%~45%。由表23可以看出,5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占引文总量的42.43%,处于社会科学期刊普赖斯指数值的理想范围内,而上一年《学报》的普赖斯指数低于40%,说明《学报》的引文时效性有明显提高。

引文半衰期是用来衡量期刊引用文献时效性的另一个指标。引文半衰期的计算方法为:HL=i+(50%-a)/(b-n),其中i为满足Ai≤

普赖斯指数和引文半衰期的计算结果均反映出《学报》引文时效性的提高,说明作者群比之前更加关注白己研究领域的趋势和进展,对新成果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报》所刊论文更与时俱进。

四、总结

通过对载文、作者、引文的统计分析及与之前情况的纵向对比可以发现,《学报》的内容质量整体上稳中有升。2018年全年总发文量为576篇,发文量较大。篇均页数、合著率均有提高,但与高水平期刊仍有差距。基金论文比变化不大,且高水平基金论文不多。作者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以具有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的作者为主,高水平作者不多。多年以来,《学报》都存在高水平作者不足的问题,《学报》对高职称、高学历的作者吸引力不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可增大约稿力度,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扩大约稿的范围。在组稿时,将可能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尽量安排在上半年或者第一季度发表,还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平台,增加其传播的机会,培养核心作者群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报》在相关单位的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新作者。引文的时效性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提高,但作者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参考文献]

[1]韩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载文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7)

[2]张艳.期刊《图书情报工作》改版后载文情况统计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2017(05).

[3]李敏《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016年载文与作者情况统计分析,2017(02)

[4]朱大明.研究型论文与综述型论文引文量的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0 (01).

[5]姜春林.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J]科學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 09).

[6]阿茹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015年载文统计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