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模式的实践运用分析

2019-04-15冯春兰

教育界·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高中地理教学

冯春兰

【摘要】文章论述了利用问卷调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合理迁移知识的技能以及操作能力。通过检测方法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了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成绩方面不断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实践运用

一、引言

活动教学模式也可叫作活动型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师生或生生一起设计活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得以提高。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乡土地理的相关资料可以作为活动方案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1年,教育部在相关纲要中提出:改变一个课程该把重心放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提高自我素养的一个过程。《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是一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要求学校多设立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理考察、地理调查或一些专题讲座等等。几年后,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国家要发展,需加大力度提倡启发式的模式,提出教学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之上,培养他们从小具备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積极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传统的高中地理模式与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不相符合,探索出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水平与各方面创新能力的渠道与方式,是目前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仅仅通过讲台的几十分钟讲解而言,存在教师依赖教案,缺少互动等缺点,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薄弱,对此笔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总结,提出了一些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具备一定创新性的活动教学模式。

二、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

(一)研究方法

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检测法。

(二)实施过程

首先确立一个教学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内容参与活动设计,此时可借助书本案例、研究性学习或课外活动,接着制定相关方案并且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以上方案进行推广应用,最后对活动方案进行总结反思,同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

三、活动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及效果分析

(一)学生对活动教学模式的反响调查

创设好活动教学的活动过程之后,开始教学实践,并且利用问卷调查来反映出学生的相应看法。

(二)调查对象

选择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级,这两个班级进校成绩相差不大,分别为高一(1)班54人,高一(2)班53人。新学期开始之后,这两个班都采用活动教学模式,一定时间后用问卷调查法来讨论,发放问卷共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

(三)调查时间及内容

1.时间:2017年3月11日、12日。

2.内容:(1)调查学生在此活动过程中接受此教学模式的程度;(2)调查上课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

(四)调查结果

通过相关调查得出:(1)两个班都有接近一半的同学非常接受此教学模式,说明此模式是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的;(2)两个班的达成目标率都达到85%以上,说明此教学模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活动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授课效果分析

(一)短期横向效果分析

通过检测法横向阐述活动教学模式的授课效果。

1.检测对象。选择某中学两个成绩相当的平行班,分别为高一(2)班学生53人,高一(3)班学生56人。

2.检测时间。(1)前测时间:2017年3月18日;(2)后测时间:2018年7月9日。

3.检测过程。从2017年的3月份开学算起,选取的高一(2)班和高一(3)班两个平行班,最初是对他们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采取先前老套的方式,课后也采取先前传统的辅导方式,然后通过月考来检查两个班的地理基础能力,并且经过前测后可以知道具体情况;接着一学期对高一(2)班进行活动教学,对高一(3)班进行常规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明白世间存在的地理常识,例如了解一些地球上的大气与水,地表是如何塑造形态或一些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概念与含义,等等。在实际操作中,高一(2)班在每一节课中都设计一些相关的方案,并联系实际,用实际的相关要求进行一定的教学,这样也适应人教版的课程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独立思考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现象。高一(3)班则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在一段时间过后的考试中,统计出了所选取两个平行班级的地理成绩。

4.检测结果。(1)前测成绩: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当,分数段人数也基本没有差别。(2)后测结果:不管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高一(2)班都要比高一(3)班高很多,平均分甚至相差7分。这些都可以看出活动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的成绩带来进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长期纵向效果分析

1.检测对象。在实践过程中,选取两个月考地理成绩相差不大的平行班来进行实践,一个作为实验对象,一个作为对照对象,用学生期末考的成绩来体现其效果。

2.检测时间。从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

3.检测结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从实践效果中可以得出:(1)所选取的实验班在当地的高考地理成绩大大超出了省平均分;(2)整个学校的会考过关人数也有所增加,增加了5%左右;(3)成绩的优等率也增加了不少。由此可见,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同时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借助活动方法去实现相关课程的目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并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修养,适应一些社会需求。

五、教学活动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结果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实践之后,在并未进行活动教学之前,进行传统教学与进行活动教学的两个班级的成绩比较接近,平均分相差不到一分,并未存在很大差别;但是经过了教学实验之后,两个班的成绩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有明显进步,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日渐提高。

在活动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设计档案,主动研究课程相关内容。另外,学生还积极走访社会的各个单位,询问当地的各行业专家、组织专家访谈,等等,用获得的一些经验或知识通过作品的形式参加一些竞赛或比赛,同时获得社会的相应评价。这些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对于教学的观念也有所改变,逐渐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自己在讲台上按照课本内容讲解整堂课,而是尽最大能力把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较难理解的知识逐步渗入,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教师设计活动的能力,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拓展,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六、教学活动模式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很大一部分地理老师不敢轻易应用活动教学模式,特别是不敢对一些成绩拔尖的班级进行一定的教改,担心给学生的成绩带来影响,因为一旦产生影响,就不能在高考中有很好的发挥。在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选取两个成绩相当的班级进行对比,因此得出的结果缺少说服力。活动的设计存在许多准备工作,对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资料的寻找整理需要耗去大量时间与精力,尤其是一些内容特别、与时俱进的资料或地理因素较强的资料比较难寻找。一些中学校长的思想意识比较传统,并不支持活动教学模式的开展,这成为活动教学在推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使活动教学模式不能很顺畅地开展。

(三)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要合适,并不需要每一节课上都进行活动教学,教师应该依据教材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及方案设计。教师不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有责任心,时时关注活动教学的进展,在活动教学之前收集一些有意义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方案。教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活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应材料。学校也应提供适合教师沟通的平台,方便一些资源的共享。总的来说,活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环节,然后设计相应方案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热情。在活动结束之后,师生与生生要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俊云,王勇,胡蓉.高校与中学协作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8(01):95-97.

[2]吳志,武玲珍.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2017(37):57.

[3]谷沅芷.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6X):137-138.

[4]冯怀玲.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X):125.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高低压配电柜上接地保护装置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