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4-15何光勇

教育界·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何光勇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由于语文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将传统文化带入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还能让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文章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建议,以为广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渗透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在发展和演变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这些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和教育价值,被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传承和发扬。就传统文化的本质来说,它是思想和意识的结晶。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目,具有明显的人文特色和社会思想,反映了人类历史文明。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既可以提高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会带来一些影响。同时,小学生天真纯洁,活泼可爱,对万事万物都有一颗好奇心,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和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进一步强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就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本身离不开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语文中引入传统文化,既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也与当下开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符。毫不夸张地说,在不久的将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部分老师未能充分认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老师对教学重点和导向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发现,目前一些老师没有认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正确讲解传统文化。有的语文老师自身素质不高,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功底不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上不去,影响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效果,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阻碍了小学生全面发展,导致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如期形成。

(二)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符

当前,尽管素質教育正在持续推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教学方式比较守旧,仍采取填鸭灌输教育,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几乎为零。填鸭灌输式教学方式比较呆板,老师只关心传授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感受,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每当教学内容中出现传统文化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只会照着书本念,只对书本上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没有拓展和渗透传统文化及相关知识,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传统文化上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最终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内容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也在增加。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来说,其具有基础性和民族性特色,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语文教学前,老师要做足准备工作,特别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本质内涵,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在教学中将有魅力、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自觉接受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以《弟子规》教学为例,教学前,老师要温习功课,明确教学方向和所需把握的重点,同时制定教学目标。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组织《弟子规》教学时,要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把握其中的精髓,可以采取引导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生活素材为依据,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开展生活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要遵循生活化教学要求,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离不开生活这个大环境,它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由此看来,渗透传统文化最好选用生活化教学。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把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手段,设置特定的教学场景,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对比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缩短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加快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抓好课堂延伸

抓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并利用好课外资源,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说老师给学生布置有关传统文化的作业,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书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另外,还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置文化角,摆放或张贴传统文化书籍、资料,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唐诗三百首》,学生从中能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并受到这些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美感,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老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并在学生当中开展书法、乐器等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再比如,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动画片引入课堂。据了解,这类动画片的语言比较诙谐幽默,讲述的历史故事更有吸引力,有的角色采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原型,同时还设置了有趣的人物形象,让传统文化变得更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另外,《小蝌蚪找妈妈》和《草人》等动画片也不错,展现了我国绘画技术和传统工艺。这些动画设计不仅具有精妙的设计特点,还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感到枯燥的传统文化瞬间变得精彩,激发了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魏立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J].学周刊,2019(05):26-27.

[2]傅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学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3]张艳红.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课程改革[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