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思考

2019-04-15吴石

教育界·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升

吴石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的人文素养,养成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创新既有的教学模式,从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提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应用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这些语言基本实践活动养成的运用语文的能力。但是,受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十分重视应试教学,侧重教会学生如何读题、答题,而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正因为这样,分析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现状,进而探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忽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语文教材提供的内容。初中语文各册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安排有两到三篇讲读课文。虽然在单元的后面会安排有语文综合应用实践教学内容,但是绝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上,对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课时安排不足,无法有效开展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因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就成了空中楼阁。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例,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春》《济南的冬天》以及《古代诗歌四首》这三篇讲读课文。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安排,《春》最少要安排两个课时,《济南的冬天》也要两个课时,《古代诗歌四首》不少于两个课时。一个单元学下来,课文教学要占用一个多星期的语文课时。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语文教学观念的滞后,二是当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师的课堂教学倾向于语文技能的传授,如在课堂中重视词汇的学习,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而片面重视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主探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了。

(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方式单一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训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考试模式侧重于读写能力的考查,二是听说能力的考查目前还欠缺有效的手段,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是重视不够的。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语文写作训练课来实施的。而写作训练课,教师又往往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如记叙文写作训练,教师往往会在学生动笔前讲授一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然后由学生依葫芦画瓢练习写作,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考试成绩。可是,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绝不仅仅是写作能力,还应包括听、说和读的能力,而说的能力与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恰恰遗漏了以说来推动写,进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相对较差,这是不利于学生素养提高的。

二、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理解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充分认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认识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扩大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已有的语文教学经验可以知道,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综合。由此看来,所有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与能力都是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如听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而现状是,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主要是通过写作训练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的。因而,如何拓宽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渠道,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全面实现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亟需探讨的问题。

(二)拓宽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渠道

那么,我们如何去拓宽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渠道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语文素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一是教师可以继续借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说”这一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例,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性较差,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可以了,学生缺少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提升,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哑巴式”的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内心的感情。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广泛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说”的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又如,在写景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在课堂上用口头表述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

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逐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有一些优美的段落,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细节描写,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

三是推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大家都知道,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单纯靠课堂内根据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课外学习的机会,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语文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必要的课外书目。因而,初中语文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就阅读所得进行交流探讨。只有通过交流探讨,才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怎样弥补。以八年级上册《昆虫记》的阅读为例,学生阅读的收效主要是增长昆虫学方面的知识,往往不能意识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平常看到的蟋蟀、蜘蛛、蚂蚁、蜻蜓、蝴蝶等都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一个、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甚至赞美。而且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对各种昆虫特有品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学生也是难以感知的。而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再借助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創新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如导入过程性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纳入到评价指标中来,这样就会促使教师重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才会落到实处。

目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评价手段仍然是考试,而考试这种方式不能科学地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做出准确的评价。因而初中学校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改变过去那种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做法。这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朗诵比赛的方式,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比赛,另一部分学生观摩并进行评价。参加比赛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诗歌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旨。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倾听同学的朗读,并与自己理解感悟相比照,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听”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让观摩的学生对参赛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会达到更深的层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突出语文应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语文应用能力的高低成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因而,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可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发展。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分数”,往往忽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语文考试的答题技巧,以获得高分。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语文教学压力过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以及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等问题。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来说,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应用的方式和机会;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导入过程性评价体系,将语文应用学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海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提升途径探索[J].新课程(中),2018(03):194.

[2]黄娇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解析[J].好家长,2018(06):141.

[3]王伟.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7(06):122-123.

[4]陈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5]索瑞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